礦物和人類生活關系極其密切,我們的祖先在舊石器時代就認識和使用過十四種礦物和巖石。新石器時代認識和使用礦物巖石的品種有三十七種,玉石、銅都相繼為人們所注意和使用。
制造陶瓷的原料和彩繪著色劑和礦物有關。這方面的礦物知識也是中國古代礦物學的重要內容。我國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陶器,原料是陶本,包括紅土、沉積土、黑土或其他粘土。從仰韶文化晚期起,已出現白陶,原料是瓷土和高嶺土。商代中期出現了原始瓷器,原料是高嶺土或瓷土。東漢出現了瓷器,原料是瓷石或瓷土,它是一種含石英一高嶺一絹云母類型的偉晶花崗巖風化后的巖石礦物。由于瓷上中合鐵量的不同,出現了青瓷、白瓷和黑瓷。宋代出現了紫砂器,原料是一種質地細膩、含鐵量高的特殊陶土,屬于高嶺-石英-云母類型。陶瓷的彩繪呈色劑也和礦物有關。比如仰韶文化彩陶彩料,經光譜分析得知,儲紅彩中的主要呈色元素是鐵,黑彩中的主要呈色元素是鐵和錳。因此估計儲紅彩料可能是儲石,黑色彩料可能是一種含鐵很高的紅士,或烏金土和紫金土。白色彩料可能是一種配人熔劑的瓷上。商周釉陶器表面上的釉,是傭天然的碳酸鈣礦物配合粘土制成的。這種石灰釉是后世青瓷釉的鼻祖。青瓷釉由石灰石和瓷土配制而成。蒞石灰釉里,鐵是主要呈色元素,其次是欽和錳。商同時期還發(fā)明了鉛釉,以鉛的化合物作為基本熔劑,主要呈色劑是銅和鐵。銅使釉呈現翠綠色,鐵使釉呈現黃褐和棕紅色。在鉛釉中加入少量含鉆或含錳的礦物,還會得到藍、紫等各種不同色調的低溫釉。在陶瓷色料應用上,鉆僅次干鐵、銅,像唐三彩的藍色,就是用鉆呈色的。此外夭藍釉、霽青釉都加入了鉆。宋代發(fā)明的青花釉,主要呈色劑是氧化鈷(CoO),礦物學上叫鉆土礦。瓷器上的釉上彩粉彩類,色料在我國采用不純的礦物原料,如青礬、黃丹、銅花等作為呈色劑,配以石未、牙硝、鉛粉等煉成熔塊,磨細制成,大約有二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