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瓷窯。窯址在禹縣扒村,1950年發(fā)現(xiàn),屬磁州窯系。燒制器物有折沿盆、碗、盤、蓋罐、瓶、盒、缸、枕。受磁州窯影響,裝飾品種有白地黑花、黃地黑花、白釉、白釉劃花、黑釉、黃釉、紅綠彩、三彩,此外還燒制鈞釉、青釉器物。其中以白地黑花最具代表性。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折沿大盆,白地潔白、黑彩濃黑,黑白對比強烈。盆共有5組紋飾:折沿上畫朵花,纏枝葉紋如松針一般,此為扒村常用的筆法;盆內(nèi)壁為肥碩的蓮花瓣;盆里心繪3組紋飾,主題為3朵盛開的蓮花,外圍是4組卷枝紋,花間隔以蓮葉,并襯以水波、浮萍,中心點綴一朵團花。一般產(chǎn)品以碗為主,碗中心畫一枝花葉或書“張”、“秦”、“記”、“花”、“將”等字,多采用疊燒,碗里心及足部留有3或5組砂粒支燒痕。白釉劃花與磁州窯同類裝飾相似,唯支燒痕略有不同,磁州窯為長條形,扒村窯則為不規(guī)則形。黑釉器物有盤、碗、缸等,以金、元時期常見的陰刻線改裝飾。在窯址中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素?zé)鳎侨实陌氤善。值得注意的是,?biāo)本中有黃地黑花虎形枕,可見在傳世的此類枕中當(dāng)有扒村窯的產(chǎn)品。(見圖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