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火車依然是國內長途交通中最主要的工具。巨大的客流量完全允許列車成為營銷的載體,但相對于另一重要交通工具飛機而言,列車廣告在發(fā)展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處在蹣跚起步的階段。
大多數(shù)人認為,相比飛機而言,乘坐火車出行的人群消費水平相對低端,而且乘客構成情況復雜,難以確定廣告內容和方式。但事實上,列車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分眾媒體。比如,春運期間的旅客多為返鄉(xiāng)者,而6、7、8月間前往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區(qū)的旅客多為旅游觀光者,而在平日往返北京和上海的旅游中,商務旅客占很大一部分。此外,臥鋪車廂旅客的消費潛力更是不可小覷。
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陳剛看來,細化列車乘客構成,形成分眾傳播優(yōu)勢,是列車廣告發(fā)展的第一步。“盡管這一過程會增加廣告公司成本,但對于廣告主而言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由于長途旅客而言,廣播和有聲視頻廣告可能會干擾乘客的休息,而在臥鋪車廂,無聲視頻廣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列車廣告可以考慮采用期刊讀物的方式投放廣告,而車廂內的戶外廣告,如小燈箱、小路牌也是較佳的方式。這樣既達到了市場傳播的目的,有不會因為影響乘客休息而引起乘客的反感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