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則棟介紹說,上世紀60年代,日本人發(fā)明了弧圈球,一時間橫掃世界乒壇。當時中國隊曾想出各種克制方法,他本人也自創(chuàng)了一套新的打法,并憑此稱雄國內。但當他第一次出國比賽時,由于過度緊張,在氣勢上輸給了對手,結果屢戰(zhàn)屢敗。
此后,他在心理上作了調整,采用一切手段毫不留情地壓制對手,結果屢戰(zhàn)屢勝,一路殺到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他由此深深地體會到:“氣勢很重要!”
莊則棟還回憶說,在一次世界大賽的半決賽上,中國隊遭遇朝鮮隊,勝者將面對日本隊。中朝比賽期間,日本隊員全都會到現場觀戰(zhàn),研究中國隊的打法。所以賽前開會時大家議論紛紛,商量如何既能戰(zhàn)勝朝鮮隊,又能隱藏實力。
但莊則棟卻極力反對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毫無保留地打擊對手,而且是越狠越好,讓觀戰(zhàn)的日本選手望而生畏,還沒比賽就在心理上輸掉。“半決賽時我拿出了所有看家本領,以大比分戰(zhàn)勝朝鮮隊隊員。這樣一來,決賽時日本選手非常緊張,結果連犯低級錯誤,我輕松取勝。由此可見,取勢、攻心是何等重要!”
對此,曾仕強評論說:“讓對手緊張、望而生畏,從而不攻自破,其實就是《孫子兵法》中‘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具體表現,它同樣也適用于現代商業(yè)競爭�!秾O子兵法》、《三國演義》等看似與管理無關的中國典籍在現代企業(yè)界大受追捧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③與傳統(tǒng)文化“無縫對接”
不過,曾仕強也承認,中國式管理并非完美無缺,在實踐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很多問題。他又舉了一個例子來繼續(xù)說明。
在本土企業(yè)里,如果一名員工頻頻受到公開激勵,那他(她)以后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因為“樹大招風”,別的員工可能因妒生恨,想辦法給此人“潑臟水”。
對此,慣于采用中國式管理方法的領導通常會把該員工叫到辦公室,私下給予獎勵;同理,這類型領導在批評某個員工時也會盡量選擇非公開場合,因為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面子”比“里子”還重要。
曾仕強表示,這是中國式管理缺陷的一個典型表現。因為按照現代企業(yè)管理理念,員工激勵制度應該要體現為一種透明式的管理,才能顯得公開、公平、公正,賞罰分明。但礙于“面子”,中國人往往不習慣接受公開批評,也擔心“招忌”,不太適應當眾受褒獎。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企業(yè)管理實踐進行‘無縫對接’。”眼下我們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在過于制度化的現代企業(yè)管理中,調和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突之處,增添更多的靈活性、合理性元素,讓管理更有柔性和彈性,更富人情味;同時還要改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些弊端,使之更適應現代社會與現代企業(yè)。”曾仕強最后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