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觀指對收藏的看法和態(tài)度,它受收藏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影響!
有的屬于自私占有型。唐太宗收藏到大量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唯缺傳說中最精彩的《蘭亭序》。后久經打探,得知《蘭亭序》珍藏在越洲(今紹興)永欽寺主持辯才手里。唐太宗3次將辯才召進長安,愿出重賞要它獻出《蘭亭序》。辯才一直推說此件書法真跡早已在戰(zhàn)亂中遺失,不知下落。唐太宗思忖再三,召見了監(jiān)察御史蕭翼。蕭翼喬裝打扮,變成一名窮書生,住進了辯才和尚的寺院,與辯才談經論道,結為密友,終于從辯才口中套出了《蘭亭序》真本的秘藏之處,隨后趁機盜走。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后,如獲至寶。在他病重之際,叮囑太子道:“吾千秋萬歲后,與吾蘭亭同去也”。李治遵從父命,用玉匣裝著《蘭亭序》埋于昭陵之中。在封建帝王看來,任何人類文化珍寶都是其私有財產,應由其自由支配、賞玩,甚至死后也不能讓他人擁有。
有的屬于商業(yè)投機型。收藏對于有些人是一種絕好的投機生意,是財產保值與升值的絕招。富商巨賈可以一次把一個流派或一個畫家的作品全部購買囤積,然后大肆鼓吹,激起人們的收藏欲望,再高價售出。世界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一漲再漲,已高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然而仍有許多富翁熱衷于拍賣行中的名畫爭奪戰(zhàn)。一位富翁把他的收藏觀說得非常明白:“因為藝術品是一種可增值的證券,也是一種可以大量逃稅的商品。”在資本主義國家,當子女繼承父母的股票、房產時,更改所有者的姓名,必須繳納可觀的稅款,而藝術品用不著辦理什么繼承手續(xù)。誰持有它,誰就是物主。名畫在西方社會不斷升值,其中的奧妙或許就在于此。不過,這些名家大都是在畫家故世之后才開始升值的。否則大筆的金錢就會流到畫家的口袋之中!
有的屬于文化建設型。魯迅酷愛木刻藝術,收藏了許多國外木刻。在他自費印刷的《凱綏·珂勒支版畫選集》的版權頁上,印了“有人翻印,功德無量”八個大字。他寄希望于“有人翻印”而把這些藝術珍品保存下去、廣泛傳播。其他如林伯渠、張伯駒、鄧拓等許多老前輩都用其切實行動反映了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收藏觀!
收藏家的品德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把人的動作分為隨意和不隨意兩種,毅力是“指向一定目的”堅持行動的能力。收藏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其中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困難可分為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兩種。毅力就是同內部與外部困難作不懈斗爭的堅持能力。在從事收藏活動中,要有克服障礙的頑強精神,不怕挫折的堅韌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所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凡成績斐然的收藏家,無一不是耗費了幾十年心血才終成宏業(yè)!
收藏者還應具備收藏行業(yè)的道德。1981年4月,國家文物事業(yè)管理局頒發(fā)了《文物工作人員守則十條》,即是全國文物工作者必須遵守的法則,也是文物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
還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與收藏工作有密切關系的人本身并不收藏。如夏鼐是著名考古學家,成天同古瓷、古錢、古玩、古畫打交道,然而在他家中卻不收藏一件古董。我國幾位著名郵票設計師,雖然非常熱心于民間收藏活動,但卻不集郵。其原因可用一句古話作答復:“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只有這樣品德高尚、人格卓絕的人,才會成為優(yōu)秀和出色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