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瓷器燒造的歷史源遠流長,瓷器的種類更是琳瑯滿目。人們根據(jù)瓷器釉質的顏色和紋飾把瓷器主要劃分為兩大類:色釉瓷和彩繪瓷。彩繪瓷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琺瑯彩等絢麗的紋飾;而色釉瓷的種類更是紛繁多樣,其中有舉世聞名的“五大名窯”—定窯、汝窯、官窯、哥窯和鈞窯,馳譽古今的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窯等。自唐宋以來的歷代制成品,或者成為今日世界各大博物館中格外珍視的藏品,或者成為私人收藏家謹密收藏把玩的心愛之物。在日本皇室,至今還收藏著一只哥窯梅子青冰裂碗,相傳是宋代的器物。此碗釉色清雅,釉質細膩堅實,更為難得的是,在釉面掛釉很厚的基礎上,釉層中還層層疊疊地分布著大小幾乎均等的美麗的“冰裂”紋,如冰似玉,令人見而難忘。據(jù)說此碗是歷代天皇心愛之物,雖已有所殘破,且有很明顯的修補痕跡,但還是被日本皇室縝密收藏,代代相傳。此碗為何會受到如此重視?原來,制作哥窯冰裂紋瓷器的工藝在宋代以后就已經(jīng)失傳,所以存世的數(shù)量非常有限。時光荏苒,2001年終于傳出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通過陶瓷工藝美術師葉小春先生多年的研究和努力,失傳近千年的冰裂紋瓷器制造工藝終于得到了恢復,迷人的哥窯珍品的冰裂紋瓷器再現(xiàn)人間,使這個千年古瓷重放異彩。從此,現(xiàn)代制瓷工藝中又添一朵奇葩。
時間再回溯到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那時,珍貴文物流散到民間,有很多古董商販“撿漏”的趣事。據(jù)說有一天,一個古董小販正走在東四牌樓北面錢糧胡同的一家宅門前時,有個傭人喊住他,給他看樣東西。小販一看是個瓷碗,里邊有貓食,還帶股腥味,于是就說:“你這是貓食碗,我不要。”傭人堅持讓他看看,告訴他這是個紅釉碗,原先這家宅門的老太爺活著時,這碗是放在一個錦匣里的,后來可能是少爺拿去用來喂貓了。小販看到這個碗上有幾塊紅釉,而且還挺好看,就花了兩吊錢從那個傭人手里買下了這個碗。后來請人一看,原來是一件宋代鈞窯碗。這碗的藍色乳光釉比天藍色淡點兒,比月白色深點兒,釉色美得恰到好處。碗的里外均有幾塊玫瑰紫色暈斑,恰似晴空中飄蕩的彤云。細看釉面深層,貼近胎骨上有蚯蚓走泥紋,釉厚胎堅,芝麻醬色的碗外胎底。用手一掂,輕重適宜,無疑是一件宋代鈞窯的珍品。后來這碗幾經(jīng)易手,于民國十五年前后,由當時上海集粹閣賣給了一個英國人,價錢是1.5萬英鎊。國寶從此流落到了異國他鄉(xiāng)。
以上提到的瓷器都是色釉瓷中的精品,本文將著重介紹色釉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名窯—定窯、汝窯、官窯、哥窯和鈞窯。
定窯:“金裝定器”
定窯是由唐代曲陽窯發(fā)展到宋代而成的,以燒造乳白、牙白釉以及有精細的刻花、劃花和印花紋飾的瓷器為主的著名窯場,因屬宋代定州而得名。定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瓷器馳名于世,為當時南北白瓷中的典范。在宋初的《吳越備史》中更有“金裝定器”之說。
定窯瓷器的胎體顏色微黃,比較堅致,燒成溫度不是很高,一般為1150±30℃,為未完全燒結(氣孔率比較高),這是因為胎土中的氧化鋁(Al2O3)含量高而燒成溫度卻不高的緣故。但是,在北宋時燒成溫度最高可達1320±20℃,氣孔率也非常低,只有0.66%~0.99%。定窯白瓷的瓷胎中氧化鋁的含量非常高,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較低,屬于典型的高鋁質瓷胎。瓷質強度較大而很少龜裂(即開片),胎質堅硬,鏗鏘有聲。同時,宋定窯的透光度也很高,這是因為在氧化氣氛燒成條件下,胎體內的碳素容易溢出,從而增加了胎體的透光度。
定窯兼燒白釉、黑釉、醬釉(紫定)、綠釉等品種的瓷器,以白色釉最多,亦最有特色。定窯白釉在北宋早期白中泛青(以木柴作燃料,燒還原焰),較光亮。北宋中晚期白中泛黃,即俗稱的米白色(以煤作燃料,改燒氧化焰),滋潤瑩澤,形成自身特有的風格。定窯白釉的特點是釉蠟淚痕,即釉在高溫下流淌,降溫時停止流動而凝結在釉面的蠟淚痕狀釉點。滋潤瑩澤的米白色釉上現(xiàn)出蠟淚痕,這就是典型定窯瓷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