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認識陳仁海十幾年前認識了德化瓷器并擁有一批瓷器:小貓、小狗、小雞、小鴨……整整一大箱瓷器小擺件讓我很吃力地背上車一路顛簸還提心吊膽;氐郊液蠛芎狼榈刭浰妥笥亦従佑H朋好友。大家手拿我遠道背回家的德化瓷器笑著說好看好玩有意思。于是我印記中德化瓷器是有意思的。
當我時隔多年再見德化瓷器的時候,當我在陳仁海的辛默樓里細細品味琳瑯滿目閃爍著靈性律動著生命般樂章的瓷器的時候,那潤比玉,凝如脂,聲如磬,且傳神,且通透的藝術上品,讓我暗暗地吃了一大驚:德化瓷器還有這等尤物!
而當我了解到辛默樓“中國白藝術宮”的陳列藝術品都有國家專利,而這些專利的持有者是陳仁海的時候,我又是不動聲色地吃了一大驚。這多少讓我對面前這個個頭比我矮、年紀比我小、體重比我輕的青年男子產(chǎn)生一點點妒嫉和欽佩。
可是,當我進一步得知,非但在德化縣,即便在福建省,在全中國的瓷器工藝制作師當中,一個人的作品同時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三大知名博物院作為國寶破例永久珍藏的,迄今為止陳仁海是唯一的一名藝術家。我的心底對他只有欽佩了。
回過頭來再想想看:自古以來以民用瓷器為主的德化瓷,到了陳仁海手上昂首挺胸走進大雅之堂,走進圣殿,成了國寶,成為國家領導人贈送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的禮品,成了收藏家競相追捧的寶貝……簡直比丑小鴨變天鵝還神奇。
就在記者采訪陳仁海的時候,舉世矚目的2007西沙水下考古工作爆出驚世發(fā)現(xiàn)。這項歷時55天的水下考古,從西沙群島的“華光礁1號”及廣東陽江海域的“南海1號”上出水了大量的德化陶瓷。這些在水中沉睡了800多年的陶瓷依然光彩照人。唐宋時期,從泉州后渚港起航的海上絲綢之路,將大量的德化陶瓷運往歐洲各國,并因此改變了外國人的生活習慣。據(jù)說,中國在英語中念做CHINA,這個單詞譯成中文的意思之一是陶瓷,是不是可以說,西方人認識中國是從陶瓷開始的?杯盤碗壺……看似不起眼的民間瓷器卻發(fā)揮出巨大的能量,綿延至今,讓我們榮光。
自古就有瓷都之譽的德化,其盛產(chǎn)的陶瓷雖無大幸充當官窯進入皇宮內(nèi)府,卻在平民實用的康莊大道上健步如飛,一直飛到歐亞諸多國家,并被他們奉為珍品,以使用來自東方大唐或大宋的瓷器為榮為貴。
當時光流轉(zhuǎn),韶華逝去;當科技迅猛發(fā)展,生活日新月異。德化瓷器還能保有古時的輝煌嗎?德化的瓷器匠軍們還能否傳承祖宗的技藝?
陳仁海:“應該說,當代的瓷器工藝比古代更進步了,古代佛教題材比較多,現(xiàn)代五花八門,創(chuàng)意非常豐富;再就是燒制工藝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也比古代更為先進了,古時候用木柴燒,現(xiàn)在通過窯爐改造,用電燒制,用油、用天然氣燒制,甚至溫度可以用電腦控制;還有瓷器的胎骨、釉料也有了發(fā)展。這些綜合的因素,就使得瓷器制作比古代更好。”
出身于15代教育世家的陳仁海在故鄉(xiāng)瓷風瓷味的熏陶下投身瓷器設計制作與研究,并立志為弘揚德化瓷器奮斗不止。
面對著泱泱大國的泱泱瓷藝,這個善于啃硬骨頭的陳仁海很納悶: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可是千百年來,豐富多彩的瓷器當中卻唯獨沒有象征吉祥、喜慶、最為中國人喜愛的大紅色瓷?這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紅色釉料不耐高溫,燒制非常困難,一般瓷器燒制要達到攝氏1200度以上的溫度,可是大紅顏色一到攝氏800度就全部褪去,了無痕跡。這成了一道難以破解的千古難題。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專家都想攻克這個難題,但一次次地以失敗告終。燒制出大紅色的瓷器就成了陶瓷科研者的美麗夢想。
陳仁海秉承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決心探索出燒制紅色瓷器的路子。他耗費十年時間,經(jīng)過上千次試驗,終于從幾千個配方中篩選出能耐1200至1380度高溫的陶瓷大紅釉配方,用全新的工藝燒制出大紅釉陶瓷,圓了中國歷代陶瓷藝人的“大紅”夢。陶瓷“中國紅”從此誕生。
2006年11月,陳仁海又出驚世之作。是時,中央電視臺“2006民間尋寶記”大型電視系列活動走進中國瓷都德化尋寶,來自福建省各地的200多位收藏家共拿出1000多件藏品供專家鑒賞。經(jīng)過專家嚴謹?shù)脑u選和鑒定,陳仁海的作品中國白瓷雕《攜手共榮》高票當選“十大寶物”,成為唯一入選央視2006民間尋寶記十大寶物的現(xiàn)代瓷。
《攜手共榮》的創(chuàng)作,源自2005年中國臺灣三位黨主席訪問大陸的背景,為了紀念這一跨時代跨海峽的會晤,陳仁海別出心裁,用兩個連心葫蘆為主體,其上布滿盛開的牡丹和菊花。溫潤滑膩堪比白玉的中國白瓷,給人圣潔典雅華貴之感。多位專家給予很高的評價:
王春成(文化部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瓷器專家):《攜手共榮》以兩個相連的葫蘆花瓶為主軸,花瓶上鑲嵌著華貴的牡丹和菊花,潔白無瑕,溫潤如玉,花瓣薄如膜,花蕊細如絲,栩栩如生,幾可亂真,設計精美,工藝精湛,代表了德化白瓷的最高水平。
楊靜榮(文化部中國民間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陶瓷組副研究員,央視《鑒寶》欄目鑒定專家):這個“中國白”雙葫蘆瓶《攜手共榮》外邊作了反復的裝飾,它看似非常繁縟,但它的層次感非常強,特別是它通過牡丹的花葉,把質(zhì)感和層次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雖然沒有任何顏色的渲染,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從花邊到花根,這一瓣花葉的變化,仿佛引人走到牡丹的海洋一樣。
再來看看這菊花,從含苞待放到盛開,特別到怒放,層次感非常清晰,把花開的過程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表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超凡脫俗的精湛手工技藝。另外,《攜手共榮》的創(chuàng)意非常巧妙,葫蘆寓意著吉祥、美好。對稱的一雙葫蘆瓶,又似一個大“喜喜”字和“共”字,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期盼攜手共榮,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美好心愿。構思相當巧妙;再來談談它的燒制難度,“中國白”瓷土可塑性強,善于表現(xiàn)精巧、秀雅的工藝,但燒成難度極大,十窯九不成,難得一精品,我估計像這個“中國白”雙葫蘆瓶《攜手共榮》,至少要燒三四百件次才能得到這一件精品。
王立軍(文化部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央視《藝術品投資》《鑒寶》欄目專家組成員、央視2006民間尋寶記大型電視系列活動專家鑒定組組長):這個“中國白”雙葫蘆瓶《攜手共榮》創(chuàng)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設計精美,做工精細,雖是現(xiàn)代瓷,但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所以,我們專家組經(jīng)過討論,決定破例評選它為“十大寶物”。就其市場價值而言,我們專家組保守地估算,它至少300萬元以上。
更有甚者,陳仁海的“中國紅”《龍鳳呈祥》作品估價在500至600萬元之間。純金制作的盤龍飛鳳鑲嵌在碩大的紅葫蘆瓶上,底座是“中國白”瓷,四條腿是口含銀環(huán)的四只古獸,上下一體,紅黃相間,白底襯托,令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