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龍喜既愛做壺,又愛收藏,今年47歲的他,既是位頗有造詣的紫砂藝人,又是位小有成就的收藏家。他收藏是為了更好地做壺,而為了做壺他愛上了收藏,制壺收藏齊頭并進,相映成輝。
崔龍喜是蜀山人,雖然父輩中從沒人從事紫砂,但在家附近就是紫砂藝人石民,小時候他常站在這位老爺爺身邊,看他做壺。從小耳濡目染,使他對紫砂這門獨特的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然而,令崔龍喜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愛紫砂藝術,他也愛上了收藏。1973年就開始收藏玉器、青銅器等東西。有時即使是一塊石頭,但只要覺得好看,有藝術性,他也會當作寶貝一樣撿回家收藏著。1985年他涉足紫砂壺藝后,一邊制壺,一邊收藏,制壺收藏兩不誤。到目前,他的藏品已有數(shù)萬件,涉及木雕、石雕、玉器、青銅器、陶器、字畫等多種門類。他從收藏中深深地感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紫砂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如果能更多地借鑒,吸收其他種類的文化,就能更好地推動紫砂文化的發(fā)展。
他有許多令人贊嘆的紫砂作品,就是受到藏品的啟迪創(chuàng)作出來的。就說他的紫砂雕塑“神牛”,是得到唐朝著名畫家韓晃的《無牛圖卷》啟發(fā)設計創(chuàng)作的。他一見此畫,立即被作品的內涵所震撼,決定用紫砂泥捏出一頭“神牛”來,制作一條牛就需要40公斤的紫砂泥,可4條牛腿承受不了壓力,“神牛”還未成型就“癱”下來了。他一連做了7頭神牛,反復改進,終于獲得成功。那條“神牛”的一雙牛眼炯炯有神,全身肌肉凸鼓,雄壯有勁的四條腿牛勁十足地向前邁動,仿佛連一座山也能拉的動。“神牛”帶著爐溫在市面上一現(xiàn)身,就被一位臺灣收藏家請去了。
崔龍喜的藏品中有一只三足龍頭青鼎,精巧的構造,質樸的風氣,空靈的線面,常令他怦然心動。于是,他按照這只青鼎,創(chuàng)作出了“龍洗壺”該壺整個形態(tài)像只鼎,壺把的為高昂的龍頭,其寓意是龍的傳人正以高昂的斗志奔向小康。“龍喜壺”獲得第四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此為,他的“陶魂壺”、“良渚玉琮壺”都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崔龍喜的陶藝工作室起名為“紫葉陶社”其意是愿自己成為紫砂藝林中的一片葉子。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