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生產拋光磚的企業(yè),拋光磚產品設計開發(fā)大都由企業(yè)的技術部門承擔,很少見到從事藝術設計的中高級研發(fā)人員,因為在他們概念中拋光磚沒有藝術設計,完全是工藝技術的事。誠然,拋光磚確實是一種以工藝技術見長或為主的品種,但決不是沒有藝術設計的成分,也決不是不需要藝術設計人員(設計師)的設計與參與。坦率地講,如有設計師的設計與參與,拋光磚決不是目前這個狀態(tài)。換句話說,拋光磚還有很大的設計開發(fā)潛力,但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具有藝術素養(yǎng)、審美能力和設計開發(fā)能力的設計師的參與。
可以說,拋光磚產品是一個“看不見的設計”的品種,它不象瓷片和仿古磚裝飾在表面:有釉色,有印刷,有模具等豐富的裝飾手法表現在外表。它主要是通過布料和少量且不豐富的顏料印刷及拋光完成裝飾,“設計”暗藏工藝中。
設計在前效果在后
拋光磚與瓷片不同,瓷片燒成之前與燒成之后盡管有差異,但前期的設計是浮在表面的,紋理花色還是很清晰的表現出來,只是顏色的呈色在燒成后有顯色的變化。瓷片三度燒工藝的裝飾就更明顯化了,幾乎燒成前后圖形色彩變化很小。而拋光磚設計的重心在燒成之前,特別是在布料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拋光磚的質感、紋理的形成是通過不同色料、不同顆粒隨機布料,在瞬間完成的(有時還有水性滲花料印刷)。
而效果是在燒成后進行拋光工藝才呈現的。因此是“看不見的設計”,是現在科技與文明的表現,是現代人發(fā)明出來的,那么類似這種裝飾設計的工藝早在我國的唐代就出現了。這就是陶瓷工藝發(fā)展史中著名的絞胎工藝(絞胎瓷)。稍后的宋代也有絞胎化妝土的應用。絞胎瓷、絞胎化妝土的裝飾設計,都是通過工藝手段來實現的。特別是絞胎瓷的設計,實質上就是設計原料,即設計在前。用兩種或三種不同色泥用手揉在一起,揉出恰到好處的紋理狀態(tài)(隨機狀態(tài)),再切成薄片,呈現出自然的紋理花色。用印坯、手塑等成型手法做成雕塑、器皿�,F代的拋光磚其實與唐代絞胎瓷原理一致。不同的是前者是干粉顆粒原料與機械成型;后者是濕泥原料與手工成型。唐代、宋代陶工或叫陶藝家在觀察自然界中的流云、流水(包括泥漿的流動狀態(tài))、大理石紋理等天然的現象后,用藝術設計手法再現出上述這些現象,這些自然的美感。難道這不是藝術設計嗎?最起碼它體現了古代陶工的審美觀念,藝術素養(yǎng)和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工藝流程即是設計過程
對于現代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工藝來講,工藝流程即是設計過程。傳統工藝傳統設計主要特點表現在人的(設計師)親自動手設計和制作,設計的能力與制作的能力融合在一起。技能的表現往往就是設計能力的表現�,F代科技的發(fā)展、機械化、自動化的普及和專業(yè)分工的越來越細,使設計游離生產制作之外,變成一種專門的職業(yè)。同時也使設計師的工作單純化。設計與生產制作分開,并由不同專業(yè)和技能的人分別擔任,這是現代設計與傳統設計最大的不同點,也是現代設計師與過去設計師的不同之處。
設計,不管是藝術設計還是工藝(工程)設計,都需要創(chuàng)造力。藝術設計與科技發(fā)明都體現在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上,而藝術設計的特點就是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藝術設計的教學也同樣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只要目的。)因此,從事藝術設計的設計師是瓷磚設計開發(fā)最佳人選之一。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和學生的知識面確實存在問題。即使在陶瓷企業(yè)工作十年以上的設計師一年中也很少去車間了解生產工藝流程,了解原料、設備等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
對于拋光磚設計研發(fā)來說,藝術設計要與工藝流程設計和生產加工融合在一起。藝術設計融在工藝技術中,工藝技術映射藝術設計。藝術設計通過工藝技術反映出來,也就是“工藝流程即是設計過程”。因此,拋光磚設計研發(fā)離不開設計師的參與。特別是布料方法:模仿對象的質地、紋理、花色的把握和陶瓷原料色澤,原料質感,顆粒大小,分布狀態(tài),布料程序等,都將體現出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佛山科達機電研制開發(fā)的魔術師布料系統就較好的體現了藝術設計與工藝技術的關系。當然“魔術師”還不夠“魔術”,如開發(fā)研制小組中有從事藝術設計的設計師參與,那將會有更多更佳的藝術效果出現。
拋光磚的市場生命力還會繼續(xù)下去,絕不會消失,但會在變化中發(fā)展。拋光磚的發(fā)展空間還很大,還是很有前途的。根據認識和研究,拋光磚的設計發(fā)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布料工藝決定設計的藝術效果拋光磚設計重點中的重點就是布料。它不僅是工藝流程,同時也是設計過程。布料應研究巖石的形成原理和過程,這是拋光磚設計的突破點和發(fā)展趨勢。可以說,布料的效果決定了它的藝術(設計)效果。目前企業(yè)都是采用粉狀(微粉)布料,能否研制出不同大小“顆粒”布料,或“顆粒”與“微粉”混合布料?能否研制“熟料”布料,或“熟料”與“生料”混合布料?能否研制液態(tài)轉固態(tài)方法布料?拋光磚未來布料會出現以上所說的布料方法,這也是拋光磚設計的突破點和發(fā)展趨勢。
燒成之前進行拋光的發(fā)展趨勢拋光磚在燒成后拋光是目前所有企業(yè)都采用的方法。它帶來的負面作用大家都太清楚了。如何解決,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即在燒成前進行“軟拋光”。一來省去燒成后拋光的程序和工作量;二來保留住瓷磚表面最致密的燒結層,防污、防水性能大大改善和提高。
模具拋光磚將會流行目前拋光磚中有半拋效果的拋光磚品種,它是在模具磚上進行平面的拋光,產生半拋半啞的效果。這里我所指出的模具拋光磚是有肌理效果(凹凸)的全拋磚,是仿自然界中被水沖刷或被人為踩踏、扶摸后產生的光滑效果的石頭、石板。它結合前面兩種工藝(布料、軟拋)來完成。它不僅是石材表現方法之一,也同時解決拋光磚的防滑問題。
仿石材仍是拋光磚設計發(fā)展方向拋光磚這個品種就是受石材及石材加工的啟示和影響而誕生的。它與仿古磚不同,它的面較窄,表現力也有限。因此,拋光磚定位并聚焦于仿石材是它與仿古磚重要差異化表現。也是拋光磚占領部分市場份額很重要的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