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0月31日消息:2007(第十一屆)上海藝術博覽會首次將當代陶藝納入了其展示的視野,標志著上海藝博會在藝術品種的擴展方面有了新舉措。
這次當代陶藝的主題展題為“和悅瓷鳴·上海當代陶瓷藝術家提名展”,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領銜的專家評審會,在全國范圍內選拔了70多位當代陶瓷藝術精英參展,并從中評選出了6個提名獎。綜觀本次“和悅瓷鳴·上海當代陶瓷藝術家提名展”,約
有180多件作品展出。參展的藝術家大多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等全國知名高等院校,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藝術思想。他們在吸收優(yōu)秀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材質進行了大膽、全新的演繹,通過不斷探索新工藝新手法,突出了作品的形式感,顯示了獨特的藝術個性。業(yè)內專家對“和悅瓷鳴·上海當代陶瓷藝術家提名展”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題展。該展覽不僅將成為今年上海藝術博覽會中一個星光熠熠的展區(qū),而且也將成為今年中國陶瓷藝術界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國陶瓷藝術權威張守智教授說:“這次展覽應該是中國陶瓷方向的一個轉變,是對陶瓷藝術發(fā)展形式的大膽探索。”獲得本次提名展的6位藝術家的作品,可以說各有特色,但是都代表了當代陶瓷藝術的新潮流、新動向。
周玲:表現女性情感
周玲的作品主要以女性為表現對象,作為女性,周玲更了解女人,她用心去揣摩女人深層的內心世界。她認為,新時代的女性已經不像過去那樣,作為社會附庸而存在。她們已經有獨立的人格和相應的社會地位,這才是當今女性的本質現狀,也是她應該表現的主題。有了這樣的感覺,也就有了好的選材,作品能否成功,選擇什么樣的藝術語言至關重要。她追求的風格,正像她表現的對象一樣,單純、簡潔。她很在意怎么去做減法,減到大家一看,主題就一目了然。如何把握好變形的分寸,體現了一個藝術家藝術水平的高低。
在瓷雕的新繪裝飾中,周玲運用現代觀念大量吸收中國最傳統(tǒng)的元素,追求大俗大雅,她希望她的作品中國人感覺它很“現代”,外國人感覺它很“中國”。
鄭智君:“自創(chuàng)”陶瓷樂器
鄭智君的作品要表現的是一個靜止的、破碎的“樂器”中所包含的火的力量,這是種升華的力量也是一種悲壯的力量。陶的制作過程使這種力量得以表達,也使這種力量能夠凝固下來。從這第一件作品開始,利用陶藝的特殊表現形式來表達某種具有永恒性的狀態(tài)和悲壯的情緒,也就成為鄭智君系列作品一貫的追求。這兩方面的結合可以產生無限的可能性。尋找兩者最佳的結合點和最好的配合狀態(tài),也就成為了鄭智君創(chuàng)作作品時最有趣的挑戰(zhàn)。
利用轉瞬即逝的聲音的發(fā)生物———樂器,來表達時間和生命的永恒流逝;用火焰粹煉的泥土制成的陶藝來表達情感和思想永存的可能性;同時利用破碎、扭曲的形式來呈現悲哀卻頑強有力的生命情緒。這三種方式的結合一直保持在其作品全部的創(chuàng)作路線中。
作為雕塑家,材料的運用常常是多方面的。在《殘年的舞者》系列作品中,鄭智君放棄了在《筑》系列中使用的陶藝材料,使用了木雕和金屬材料的結合,利用木材和金屬的延展性和柔韌性來表現歲月重壓下的生命狀態(tài)。這組作品形式以及材料的優(yōu)美、成熟都能夠讓人為之眼前一亮。從鄭智君眾多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她敏銳的感知力和捕捉情感的能力,更可以看出她在材料語言上的巨大興趣和所作的豐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