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銅胎畫琺瑯碗,直口圈足,圖案繁密嚴謹工整,畫工精致,外壁在明黃色琺瑯釉的地子上作纏枝牡丹與芍藥,近底足處加胭脂紅花邊,近口沿處加藍料釉花邊。碗內(nèi)壁以白色琺瑯釉為底,色如牛乳,口沿飾黑釉花邊,下飾有5只蝙蝠和五色云彩,碗心為仙桃中捧出一個團“壽”字。碗紋飾的畫法大部分繼承前代的傳統(tǒng)特點與風格,而如花卉小邊、小葉卻受巴洛克繪畫風格的影響。碗的琺瑯質(zhì)釉色溫潤細膩而厚實,具有金屬的堅固性和玻璃的光澤感。此時琺瑯質(zhì)釉色已發(fā)展至數(shù)十種,色彩華麗,鮮艷明快。碗的口沿及底足沿邊作鎏金處理,金色淳厚泛黃。
該碗為紫銅胎,碗壁均勻,厚薄適中,手感沉甸甸的,系清乾隆時期廣州地區(qū)的銅胎畫琺瑯器。該碗的用料、工藝制作、圖案等均反映了清代乾隆時期為銅胎面琺瑯的最繁榮時期。其在各方面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
仿品在紫銅胎的坦口碗上畫琺瑯人物畫“香山九老圖”,九老旁還有三個童仆和松樹山石作襯景。該碗在白地上施彩,著意渲染,色彩豐富,多達二十余種。“香山九老”表現(xiàn)的是唐代白居易等九老集居香山吟詩論畫、頤養(yǎng)天年均獲高齡長壽的故事,故畫意有祝壽的含意。底有藍色琺瑯小花款。
將該碗與上述乾隆畫琺瑯的花卉碗比較,仿品圖案布局呆滯,人物分布相對平均,大小也幾乎相同,這樣主次、重點也就沒有了。同時襯景也太少,很難表達出“香山”的本意。在琺瑯的彩色上溫潤細膩凝練不足,有細小的砂眼,白釉有蒼白感如杏仁露,色彩雖豐富但單薄,底足邊緣處的藍料釉回紋花邊結(jié)體松,色彩艷,與乾隆碗口的鎏金沿處的藍料釉花邊相比差異很大。仿品的手感較輕,因其胎、釉均較薄。碗口、碗底處的鎏金亦色淡金薄呈黃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