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平壺和茶器造型,不同于一般茶壺的要求。水平壺容積很小,是我國廣東、福建一帶喝“功夫茶”的器具,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有不少使用和收藏者,因為喝“功夫茶”時,壺內(nèi)要放很多茶葉,僅用開水沖泡,茶汁出不來,還必須將茶放在茶碗或茶海內(nèi),用沸水澆淋茶壺的外面,使茶壺浮在熱水中,才能使壺在熱水中保持平衡。壺嘴以直形嘴為最多,以利于使用功能及生產(chǎn)工藝。傳統(tǒng)式樣的紫砂水平壺有線圓水平、扁雅水平、湯婆水平、線瓢水平和什錦水平等,造型美觀,制作考察,質(zhì)地致密,頗為中外人士賞識。茶器是日本民族所愛用的產(chǎn)品。茶器的造型特怔是一般不用端把(傳統(tǒng)樣式的壺把),而在與壺嘴成九十度角處裝一柄,也有連柄都不裝的。茶器的口部較大,嵌蓋較多,一般用“流”代替嘴。茶器的容量,一般在二百到三百毫升左右,其“流”的根部較大,所以出水爽快。
紫砂壺成型均由手工操作。紫砂藝人善于運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來處理紫砂壺造型的各種比例關系及形式變化,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重復的方法,是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另一種是對比的方法,是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制坯成型時,紫砂壺類中的圓器,是用傳統(tǒng)的“打身筒”方法制成。以這方法制成圓壺,其圓正度與輪制的圓器無異。紫砂壺類中的方器,則是用傳統(tǒng)的“鑲身筒”手法制成,其工序情形陶板結(jié)合法相同,但有許多細致工序是宜興陶藝所特有,所謂“意至器生,因窮得變”。
(二)
紫砂壺陶刻裝飾藝術,是由制壺藝人署名刻款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裝飾形式,最早見于元代銘壺“且 契茶、清隱”五字草書。至明代,供春、時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壺都銘刻著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一般都刻于壺的底部或壺蓋子口或壺把下等不顯眼處。如供春制樹癭壺把下刻有鐵線小篆“供春”二字;時大彬制鳳首印包壺壺底鐫“萬厲丙申時大彬制”二行楷書。后來,由于茶事業(yè)興盛和紫砂壺的社會影響,追求書法藝術和銘刻趣味,不僅是制壺人自己落款題詞刻于壺上,而且還吸引了社會上不少精于品賞的書畫家、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們也紛紛介入紫砂,出樣訂制的揮毫飾壺。同時,刻畫裝飾的部位也都移至壺的肩、腹、蓋面告示顯眼處了。
紫砂茗壺一般不上油,以其本色特性稱著。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一度在紫砂壺上施爐均釉、用琺瑯、粉彩繪圖案和在壺表包錫、鑲玉、描金的裝飾,或進行拋光及金銀絲鑲嵌等裝飾工藝,也可使產(chǎn)品別開生面,流光溢彩,另創(chuàng)一種藝術風格,F(xiàn)代講究紫砂本色,故很少采用此種工藝。此外,還有用本色泥在紫褐色壺上繪畫的泥繪工藝。除了各式茗壺,紫砂還用來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掛屏或陶塑、雜件等。
紫砂壺入窯燒煉耐火度較高,不易變型而容易變色,紫砂壺燒成的顏色,本來是一種黯紫色,古雅幽靜的色調(diào),器身上布滿著“銀砂”、“珠粒”,隱現(xiàn)發(fā)光,所謂“黝若鐘鼎,燦爛琬琰”。以后,經(jīng)過歷代藝人的調(diào)墨、沉香、水碧、冷金、閃色等,此外還有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桔柚黃、新桐綠、瑯 干翠等名稱。其中最好的是紫色,如果紫色的壺再入窯燒煉,即成青黑色,俗稱“烏灰”,古雅可愛。這些多種多樣的顏色,有的是泥料的天然本色,有的是藝人們利用不同的泥料調(diào)制配合,并在燒煉中發(fā)生的種種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形成的,即前人所謂“種種變異,妙出心裁”。
(三)
當代紫砂茗壺的特怔是: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強的優(yōu)勢,把壺藝師們豐富的藝術想象立體化。作為茶具紫砂壺,它厚薄有度,端握順手,注茗流暢,用來得心應手。作為壺藝,它集造型藝術與裝飾藝術于一體,圓器骨肉亭勻,珠圓玉潤;方器線面挺括,輪廓分明,筋紋器節(jié)奏有序,紋理精巧;塑器肖形狀物,理趣兼?zhèn),體現(xiàn)了高度的美學法則。特別是在裝飾上展現(xiàn)出多體書法的詩詞歌賦、花鳥山水及圖案人物等等,使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與壺藝融為一體,更增添了跡外傳神的韻味,使人飲茶之余,油然產(chǎn)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當代紫砂茗壺的制作技術及裝飾藝術,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又有了空前的發(fā)展。紫砂泥色彩的調(diào)配更加運用自如;紋飾采用了淺浮雕、印花、貼花、書畫鐫刻及金銀絲鑲嵌等新工藝;造型也更加新穎別致。新一代富有開拓精神的壺藝師在茁壯成長。他們的作品,仿創(chuàng)結(jié)合,構(gòu)思新穎,制作精湛,展現(xiàn)出百品競艷的時代氣息,把紫砂壺藝術推向一個新的水平。宜興紫砂工藝廠送展的系列紫砂茶具,榮獲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質(zhì)獎章,充分顯示了中國紫砂茗壺的獨特藝術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