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
在群英薈萃的紫砂界,顧景舟是第一個獲得國家部委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壺藝家。他被譽為中國近代最杰出的紫砂陶藝家,近代宜興著名七大藝人之一(任淦庭、吳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其作品充份表現(xiàn)精、氣、神、韻之美,不但深具東方特有藝術特色,更賦予時代氣息,堪稱為紫砂壺之一代宗師。
茶語清心
顧景舟1915年生于江蘇宜興川埠鄉(xiāng)上袁村,卒于1996年,享年81歲。在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顧景舟可以說是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為景舟、名號有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曾自創(chuàng)堂號為自治軒。
顧老少年時即立志于紫砂陶藝創(chuàng)作,18歲從其祖母邵氏學藝,潛心磨練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數(shù)十年來飽覽歷代紫砂精品,深入鉆研紫砂陶瓷相關工藝知識,旁涉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學術。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加上精練制壺技藝,醞釀出其紫砂創(chuàng)作的獨特藝術風格,而顧景舟對于紫砂陶傳器鑒賞亦有高深獨到的造詣。
1985年,顧景舟擔任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將紫砂藝術從商品化宣傳上升到藝術品的文化層次。
顧景舟覺得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藝術可以像書法、繪畫藝術一樣,分為神品、極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時大彬,清代陳鳴遠,作品造型完整,技術高超,他們將紫砂技術發(fā)揚光大,并與中國文化藝術結合起來,他們的代表作應尊為神品。
清代陳曼生承前啟后,“曼生壺”就是紫砂藝術與詩書畫藝術的結合品,即便技藝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稱為極品。顧景舟坦言,歷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時間專門仿古,雖然壺形依舊,但隨著社會進步,技藝上則超越前人。東西是仿的,但質量是好的,堪稱精品。而現(xiàn)在市面上流行的今人制作的高檔紫砂茶具,則為能品。顧景舟將其紫砂生涯總結為少年仿、中年創(chuàng)、晚年變三部曲。
顧景舟曾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2年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顧景舟窮畢生精力于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著名畫家亞明曾這樣評價顧景舟: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過十余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景舟壺藝
顧景舟所創(chuàng)作的數(shù)十種壺型,堪稱件件精品。其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可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聲譽可比明代的時大彬。其作品特色是,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fā)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所制之器脫俗樸雅,儀態(tài)紛呈,堪稱“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被海內外藝術界專家譽為“壺藝泰斗”。
顧老的紫砂作品以茗壺為主,年輕時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圓器,隨著其與書畫界的交往,逐漸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是以幾何形壺奠定其個人風格,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向。他還與名畫家韓美林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張守智教授合作制壺,為砂壺的發(fā)展注入現(xiàn)代美學概念。開創(chuàng)紫砂茗壺造型的新意境。他的代表作有:漢云、雪華、鷓鴣、提壁、上新橋、鳳嘴壺、僧帽、仿鼓、石瓢、牛蓋蓮子等,其中牛蓋蓮子、鷓鴣壺獲國家金質獎,僧帽、井欄壺獲國家銀質獎,并有許多佳作被國內外收藏家和博物館收藏。
顧景舟
顧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壺數(shù)量不是很多,他有時好幾年才做一批壺,而且個個要求質量上乘,不滿意的都要毀掉,因此他的作品價格都在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上個世紀80年代在香港拍賣價已為65萬元人民幣,F(xiàn)每把壺時價均超過100萬元。
顧景舟高超的壺藝境界,與他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是分為開的。有沒有文化積累,是民間藝人從藝歷程中最重要的門檻,也是大家與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區(qū)別之一。顧景舟重視這個淵源,并為之努力了一生。他甚至還閱讀、鉆研過與硅鹽有關的書籍,從化學成份方面和化學分子式。在制壺實踐中,他對選礦、原料制備、技藝加工,燒成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深入的研究。
從20世紀50年代初收第一個徒弟徐漢棠起,在幾十年間,顧景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以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要求跟他學藝的年輕人在基本功上錘煉,做到扎實、深入、不浮華,從選泥錘泥開始,一個個環(huán)節(jié),苦練過硬本領。從嚴要求的結果,就是顧景舟的弟子各個都有相當出色的成就,如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中國陶藝大師李昌鴻、周桂珍,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沈蘧華、潘持平、張紅華等等。
大師談紫砂之美
“抽象地講紫砂陶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tài)這四個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 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韻,一樣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 氣;即氣質,陶藝所內涵的和諧協(xié)調色澤本質的美;態(tài),即形態(tài),作品的高、低、肥、瘦、 剛、柔、方、圓的各種座姿態(tài)。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鑒定書畫,首先從提高理性認識,理性即培養(yǎng)自已的學識素養(yǎng),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guī)格特徵,把握關鍵性的依據(jù),逐漸累積經(jīng)驗。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難識別真假的……真的,生來就是真的,假的永遠也真不了。只有沒出息的作假貨者。作假的這種行為是絕對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