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里搞銷售的“不務正業(yè)”大學生,到國有單位里不安分的年輕人;從國有單位的銷售英雄,再到辭職下海坐擁數千萬元資產的企業(yè)家———今年39歲的河南金鵬事業(yè)公司董事長趙長升,走的是一條典型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趙長升想用自己的經驗,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務。
校園創(chuàng)業(yè):絕不僅僅是為了錢
“在大學期間,我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并嘗到了創(chuàng)業(yè)的酸甜苦辣。”趙長升說。
趙長升出生在河南省南陽一個偏僻的小山村,1984年考入鄭州大學數學系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為了不讓父母負擔過多的費用,趙長升一直勤工儉學。但他說他做的真正能算得上創(chuàng)業(yè)的事情有兩件。
第一件事,是他策劃、籌資印刷了鄭州大學的第一套學校明信片。當時,趙長升收到了中學同學寄來的有展示其他學校形象的明信片,而鄭州大學沒有。他覺得,這是鄭州大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也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好點子,就立即開始計劃。他先是動員學校掏錢來印 1000 制,他來組織銷售�?墒菍W校沒同意,他就自籌資金把明信片印了出來,結果非常受歡迎。
這一項,趙長升掙了近2000元。
“那時兩千元錢是很大一筆錢了,我大學畢業(yè)時的月工資才87元錢。在學校花自己掙的錢,那感覺真好。”趙長升說。
第二件事是,當時,鄭州大學有一個化工廠,但是化工廠生產的植物生長激素賣不出去。一位老師動員趙長升試著去賣,他就組織了幾個學生,開始在鄭州郊區(qū)跑銷售。結果發(fā)現市場還可以。后來,他發(fā)動班里、系里的同學加入進來跑銷售。
他說,當初在校園搞銷售的經驗對我以后的事業(yè)很有幫助。
機關創(chuàng)業(yè):隨波逐流,這一生就完了
1988年,趙長升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了一個軍工研究所剛剛成立的經營開發(fā)部。
一開始的企業(yè)生活并不像他想像的那么完美。由于部里的領導以前專心搞科研,不知道怎么搞經營,向他提出的要求是:不干活,不花錢,不出事。
趙長升說:“半年以后,在研究所討論為什么這個經營開發(fā)部門不能發(fā)展時,我說,按照領導給我提的不干活,不花錢,不犯錯的要求,這個部是不可能發(fā)展的!今天我提出來,要么調離這個部門,要么調離這個單位!”
當時,研究所正在籌建一個石英晶體廠,就把趙長升調了過去�?晒S建成后,負責引進設備的港商卻在拿到最后一筆貨款后,撕毀產品包銷協(xié)議。由于廠里沒有銷售科,內銷、外銷渠道一個也沒有,趙長升就自告奮勇承擔起了推銷產品這一重任。
電話推銷不行,寫信推銷沒有回音,1992年8月11日,趙長升只身一人踏上了鄭州至廣州的列車,準備在珠江三角洲上門推銷打開缺口。結果,在廣州的第一個晚上,他包里的1000多元錢就被盜了,僅剩下衣兜里的600元錢。
帶著憤怒和無奈,趙長升來到深圳,開始一家家工廠登門推銷。10天的時間,他走訪了100多家電子工廠。但是他都沒能拿到一個訂單。600元錢眼看就要花完了,他只好帶著懊惱和失望又回到了鄭州。
初戰(zhàn)不利,趙長升認識到,上門推銷并不適合廠里的銷售。在研究分析之后,他開始轉而向那些在晶體市場中具有影響力的代理商展開攻勢。
思路一變天地寬。趙長升找到了一家經營晶體規(guī)模最大的公司的葉經理。由于兩人談得很融洽,葉經理很爽快地給了趙長升5萬只晶體的訂單。
“這筆生意的成交,使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推銷員,首先應該推銷自己,如果雙方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那么你根本用不著再去推銷你的產品了。”自此,先交朋友,后做生意,成了趙長升的行動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