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馬未都
中國陶瓷的魅力早在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就備受朝野關(guān)注。文人在生活中觀察并歸納出陶瓷之美,把她推崇至極高地位,官方予以確認遂極力推廣。中國陶瓷美學的第一次高峰就在此時迅速形成。著名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以及民間的磁州、耀州、龍泉、景德鎮(zhèn)、吉州等窯系,將陶瓷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影響后世整整一千年。
一千年來,陶瓷在文人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逐漸發(fā)展完善。元代以降,景德鎮(zhèn)作為瓷都,地位顯赫。青花、釉里紅、顏色釉、五彩、斗彩、粉彩、琺瑯彩以及妙肖的仿生瓷,應運而生,裝點古人的生活。陶瓷至此已成為大眾的必需。文人賦予她思想,工匠賦予她生命。這個原本僅與生活相關(guān)的器物,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當漢的輝煌,唐的張揚,宋的含蓄,元的舒曠,明的斑斕,清的華彰,一并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才知道自己僅是匆匆過客,但我們依然幸福。
這種幸福,來自于能面對如此豐厚的遺存,并有欣賞和選擇的自由。
欣賞與選擇,在今天已是易事。而上溯至鴉片戰(zhàn)爭,從那時起,貧困使中國陶瓷以奔涌之勢涌向境外。洋人視中國陶瓷為拱璧,敬若神明。而對國人,長達百年的痛楚,不堪回首。
近年來,收藏需求急劇擴大。中國人以前所未有的高漲熱情接受并享受這遲來的愉悅,把美不勝收的陶瓷放在歷史從未置放過的高度。這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成熟的表現(xiàn)。
而面對這筆巨大的兼有精神和物質(zhì)雙重性的財富,孰能平靜?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教育了國人怎樣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陶瓷以她炫目之美,為世人增添愉悅的同時,更多的是增添了炫耀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