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福建德化與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德化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特點著稱于世。如今,德化瓷更被海內外譽為“東方藝術之珍品”,產品遠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004年,德化獲得“中國瓷都”榮譽稱號。近日筆者拜訪了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蘇清河先生。
德化“瓷魂”
蘇清河,福建省第一位“德藝雙馨”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陶瓷界唯一一位由國家發(fā)改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藝術大師、文化部剛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白瓷燒制技藝傳承人。然而見到蘇清河,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樸實的老人,一個更愿意離開觀眾視線焦點默默耕耘、少言敏行的智者。
早年求藝融匯求新
蘇清河1941年出生于德化后井窯陶瓷世家,自幼父親早逝。由于對陶瓷文化的熱愛,他15歲就到德化瓷廠學習陶瓷工藝。生活的艱辛使他養(yǎng)成刻苦鉆研、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和勇于大膽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他擺脫了一般T匠墨守成規(guī)的陋習,逐漸掌握了全面的技術技能,他既精瓷雕,又善原料配制和燒成。他深知,作為龍的傳人,自己有責任將中國傳統(tǒng)陶瓷文化加以弘揚和光大。1986年,剛30歲的他創(chuàng)辦了福建省首家民營陶瓷科研所和高新技術企業(yè)——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承擔福建省火炬計劃項目——研發(fā)失傳幾百年的“孩兒紅”。他上下求索,在繼承德化瓷雕優(yōu)秀藝術技巧上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擷取古代名瓷名作的藝術成果,借鑒運用于自己的瓷雕熔爐里加以提煉、鑄造,先后研制成功可與古代名瓷媲美的“瑩玉瓷”系列新瓷種和銀絲、開片等多種藝術釉,用以創(chuàng)制各種精美獨特的藝術瓷,給千年瓷都陶藝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鮮活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蘇清河用“瑩玉紅”創(chuàng)制出來的各種精美獨特的藝術瓷,不僅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也分別榮獲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首屆銀獎、二屆金獎、三屆特別金獎,中國星火科技精品展示會金獎,第五屆亞太地區(qū)國際貿易博覽會銀獎。他獨創(chuàng)的中國白傳世之寶——“瑩玉紅”藝術瓷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再現(xiàn)巾國傳統(tǒng)名瓷孩兒紅,恢復失傳陶瓷瑰寶,極至珍貴。”姿百態(tài)的陶瓷系列產品,令人目不暇接。欣賞他的陶瓷作品,一股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撲面而來。滿眼都是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滿室都是瓷國瓷藝的獨特馨香,好似他淳樸的品性。他的瓷藝作品造型別致,技藝精湛,形神兼?zhèn),多次在國內外各種專業(yè)評比中獲大獎。中央領導人賈慶林、李鐵映到中國瓷都德化視察期間,專門與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瓷藝大師蘇清河、蘇友德進行親切座談,并對該所研制的陶瓷精品盛贊不已。
蘇清河的代表作是德化陶瓷雕塑傳統(tǒng)題材——佛教人物造像。他的作品脂凝玉琢,力度沉穩(wěn),造型和諧統(tǒng)一,美妙傳神,頗有古代“瓷圣”何朝宗的藝術風范,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蘇友德指著廳里的展品告訴我,《泰國佛》等多件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品館收藏。他創(chuàng)造的《泰國佛》堪稱當代瓷壇難得的藝術瑰寶,國家博物館給予評價是: “神形兼?zhèn),表現(xiàn)刻畫出佛祖仁慈寬厚、寧靜、灑脫、飄逸和充滿智慧的神態(tài),集中地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希望和期望。人物造型端莊肅穆,線條簡潔明快流暢。服飾具有早期宗教藝術風格,凝練概括,古樸大方,以瑩玉紅瓷質映襯,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使佛祖在人們眼中,不但堅毅威嚴持重,而且溫和親近慈祥,高出人間而又接近人間的典型物征。”
采訪的時間很短,蘇清河帶著歉意對我說,這幾天他正忙于為瓷都市民休閑廣場創(chuàng)作高達6米的瓷雕。已步人花甲之年的蘇清河仍矢志不移地弘揚德化寶貴的陶瓷傳統(tǒng)技藝,并帶出了一批省級的工藝美術師、名人、名家。從蘇清河長達50余載的瓷雕藝術生涯中,我更了解他人生歲月之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