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聲琴韻,白鷺翔集,不經(jīng)意間就能撞上街頭墻角一叢叢笑意盈盈的三角梅……
這就是廈門,與金門只有一水之隔,被譽為中國大陸最溫馨的城市,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海內(nèi)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除了觀賞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之外,廈門能讓游客帶走什么,增加他們對這座美麗城市的憶念?這個話題曾被廈門的文化、旅游界熱議,并激勵研發(fā)了一些新工藝品。但歷經(jīng)歲月的淘洗,最有收藏價值,最具廈門特色的工藝品還是非漆線雕莫屬。
廈門的漆線雕歷史悠久、獨具特色,堪稱民間藝苑的奇葩,是旅游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漆線雕精品曾被作為國賓禮品饋贈給多位外國元首,被他們視為珍寶。許多喜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人士、明星也將漆線雕視為收藏的上等佳品。
在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上,廈門漆線雕技藝赫然在列。細心的人可能還有印象,去年“小巨人”姚明告別單身生活的婚禮慶典上,中國籃協(xié)贈送的神秘禮物便是一尊用純金鏤刻,瓶身呈通體紅色的《九龍呈瑞漆線雕》。
300多年的民間藝苑奇葩
沿著歲月的河流去追溯漆線雕的歷史,可以感受到閩南文化的泥土芳香。小小的漆線雕,留駐著廈門的光陰故事,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漆線雕藝術發(fā)源地是同安馬巷(今屬翔安區(qū)),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早期被稱為“漆線妝佛”,即用“漆線”的工藝來裝飾佛像的意思。“閩南多鬼神”,幾乎家家供奉神祇。漆線雕精細、華美、多彩、浮凸等特色用來裝飾神佛,別有一番金貴、吉祥和喜樂,很符合當時當?shù)亻}南人的精神需要和審美取向。
就原材料而言,南方盛產(chǎn)的千年不朽的樟,閩南水田細膩的泥土,都是木雕、泥塑神像的首選材料;廈門同安特有的“白土”細膩兼有黏性,是粉底打磨的最佳原料;此地還廣出桐油、盛產(chǎn)青磚,方便用以研粉和泥搓線……加上廈門作為通商口岸,交通便利,漆線雕作為一項獨特的民間工藝很快便得到推廣,遍及閩南、臺灣,流傳至東南亞各地,乃至全球有華人供奉神祇之處基本皆有其蹤跡。
蔡氏家族13代人的傾心傳承
提起漆線雕就不能不提蔡氏家族。蔡氏家族,是閩南一帶,乃至港澳臺、東南亞地區(qū)最負盛名的漆線雕工藝世家。
在蔡氏藝人的燦爛星河中,有兩顆星最為璀璨。一顆是蔡氏第十一代傳人蔡文沛先生,他有兩大創(chuàng)舉:其一,第一個嘗試用漆線雕自由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歷史人物,自此將漆線雕從神佛身上請下來,走出寺廟……;其二,打破漆線雕家庭手藝傳承靠的是祖上的口傳心授、秘而不宣的舊規(guī),廣收學生,將家門絕技公開于世。
另一顆星則是蔡氏第十二代傳人——文沛之子蔡水況先生。作為工藝美術大師,水況先生的藝術視野更加開闊,他把漆線圖案設計在瓷瓶、瓷盤等上面,首創(chuàng)漆線“龍鳳盤、瓶”,使漆線裝飾工藝獨立為一種自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他的作品《還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作為工藝美術的經(jīng)典之作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藏。
蔡氏家族成員在解放后主要服務于廈門市雕塑合作社、廈門工藝美術廠。這幾年,廈門工藝美術廠改制為廈門惟藝漆線雕公司。目前,蔡氏家族巳經(jīng)到了第十三代傳人。家族的命運與漆線雕的發(fā)展交織,跌宕起伏,訴說著歲月的悲歡。
瀕于失傳后的浴火重生
上世紀80年代后,由于現(xiàn)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傳統(tǒng)工藝受到人們的普遍忽視,加上漆線雕工藝原始,流程復雜,且受民間秘傳影響,人才匱乏,漆線雕一度瀕臨失傳之險。
幾經(jīng)漆線雕藝人的創(chuàng)新和開拓,賦予漆線雕新的生機與活力,才使漆線雕市場擺脫困境、走向興旺。
這其間,蔡氏仍是一面鮮艷的旗幟。改制的廈門惟藝漆線雕公司,著力主打大師品牌,出精品。蔡水況先生潛心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并無私地將自己的經(jīng)驗及精湛技藝傳授給年輕弟子們。2007年,公司品牌蔡氏漆線雕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今天的蔡氏漆線雕已不是一個家族品牌,而是一個古老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審美意識有機融合的藝術品牌,眾多有志于此的人才匯聚旗下。
讓漆線雕由閩南本土走向國際市場,將漆線雕帶到更廣闊的藝術天地的還有一位奇女子,名叫沈錦麗。她從愛好漆線雕到立志研究創(chuàng)新,進而又下海創(chuàng)辦起優(yōu)必德漆線雕公司。目前,優(yōu)必德在全國各地有70多家經(jīng)銷商,東南亞地區(qū)及歐美地區(qū)也有經(jīng)銷合作商。
沈錦麗設計創(chuàng)新的漆線雕有一大特色,就是有機地把中國的三大工藝結合在一起,讓漆線雕兼具景德鎮(zhèn)陶瓷的古雅、福州脫胎漆器的神韻、北京景泰藍的華彩。她還改變了傳統(tǒng)以龍鳳形象為設計主體的模式,加入了奔馬、萬里長城、廈門建設的新成果等圖案,使漆線雕的產(chǎn)品更具立體感。
“優(yōu)必德”已成了漆線雕的又一大品牌,名聞遐邇。
無可復制的手工絕技
從遠古的年代走來,一路暗香浮動,一路搖曳生輝。漆線雕的魅力何在?
說起來,漆線雕工藝極復雜,須以大漆等特殊材料精制成柔軟粗細的線條,再盤、繞、堆、雕出各種精致而浮凸的紋樣、形體。
學習漆線雕技藝,不僅要沉得下心刻苦訓練,還需有靈氣、審美素質(zhì)才能學得好。
蔡水況在自傳中寫道:“我早年的學習異常刻苦,先由打粉底入手,繼而學習漆線技法、色彩裝飾和雕塑造型,歷經(jīng)十年之久,各種技藝始得完備。”
一件好的漆線雕作品常需耗時幾個月甚至數(shù)載的制作時間,精工細做始得成,毫厘畢現(xiàn)栩如生,而且每件作品絕不雷同。手工,可謂是漆線雕的靈魂,此外,漆線雕還具有頗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有的顧客購買漆線雕禮品,更關注的是它“金光閃閃”的表面裝飾,急切切地詢問“這金是不是24K的?”實在是舍本求末之舉。
內(nèi)行人挑漆線雕,更關注的是漆線雕之美。行家將漆線雕之美概為“三美”。
其一,漆線之美。那是一種真正叫人賞心悅目的“線條之美”,隨意粗細,隨心盤結。在中國書畫當中,線是獨立的生命體,它體現(xiàn)了藝術作品的內(nèi)在美,漆線雕藝術庶幾近之。
其二,色彩之美。漆線雕“錯采鏤金,雕繪滿眼”。它吸收了一些從遠古流傳民間藝雕的信息,顯示出的熱鬧、活潑、五彩雜陳、金銀交錯的美,最為中國人所贊賞,在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也成為最典型的中國美為世界所接受。
其三,圖案之美。漆線雕匯集的傳統(tǒng)圖案非常豐富,它吸收了各個門類藝術的圖案,從北方到南方甚至西域南洋的圖案兼容并包,并且都改造為自身適合的形式來展現(xiàn)。
以往的漆線雕以民間傳統(tǒng)題材為多,如龍鳳、麒麟、云水、纏枝蓮等,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近年漆線雕則已發(fā)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瑯滿目,又便于攜帶,讓人愛不釋手。
漆線雕也由地方工藝榮膺為“中國藝寶”,正迎來自己更加明媚的藝術春天。
有機會到廈門游覽,五緣灣畔的柒寶齋一定不要錯過,這里被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選定為中華漆藝暨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技藝展示基地,許多平常難得一見的漆線雕精品在這里都可以一睹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