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暉展示他從國外購買的清代廣彩外銷花瓶和獎杯。
日前,記者在一位古陶瓷收藏家家中看到上百件從歐美及日本搜羅的廣彩外銷瓷。
西式大獎杯稀奇古怪
記者看到,一件大獎杯形的高足杯可謂瓷器中的“四不像”。外形是一個典型的西式大獎杯,高47厘米,有蓋有耳,而紋飾則有著傳統(tǒng)廣彩瓷器的各種特點,杯身的畫作是反映庭院休閑生活的仕女圖,邊飾則是嶺南荔枝、木瓜、蝴蝶、牡丹等等,色彩鮮艷。讓人稱奇的是,杯耳有幾朵西洋花,像玫瑰,蓋紐塑造一個坐立的人物,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個鍍金的外國女人,袒胸露乳,一手拿著酒杯,一手拿著酒瓶子,沉醉其中。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件物品的用途,既不能用于喝水,也不方便存放東西,像是放在西方人家壁爐上的一件擺設。收藏家鄭朝暉介紹,這件瓷器產于嘉慶道光年間,訂燒瓷本身基本上是獨一無二的,而南轅北轍的中西文化如此融為一體,更能體現(xiàn)當時的歷史特征。
據(jù)記載,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朝代的大部分時間,廣州是中國陶瓷出口的重要口岸,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起的80多年里,清朝規(guī)定全國僅保留廣州海關,“一口通商”的廣州壟斷了包括陶瓷貿易在內的全國所有對外貿易。廣彩瓷是康熙中晚期以后中國最重要的外銷瓷之一,更多是為了適應歐美的需要而專門生產的。在幾百年前的廣州,只要顧客來樣訂制,什么款式什么尺寸都能做到。因此“廣州制造”的陶瓷備受西洋人青睞,從餐具、咖啡茶具到衛(wèi)浴用具,再到檀香木名片夾等無所不包。
清代遠銷國外的訂燒瓷流傳至今的并不多見。多年來,鄭朝暉多次出國搜羅珍寶。搜寶講究緣分,一位美國老頭子讓他印象深刻。80多歲的獨居老人住在夏威夷,家中擺放著一只廣彩大瓶,隔壁的中國朋友拍下照片轉告鄭朝暉,促成了他的美國之行。老人一見鄭就寫下一個連中國人都覺得難寫的繁體“龜”字,并引以為豪。一聊之下,老人道出了大瓶的故事。老人說,自己小時候曾在香港居住一年,只學會寫一個漢字,而這只大瓶是自己曾祖父留下來的(約在清代咸豐年間)。
發(fā)現(xiàn)典型廣彩訂燒瓷
聽長輩說,當時曾祖父到廣州貿易旅游,喜歡逛瓷莊,后來選了幾幅畫讓店家度身定做了這只大瓶,一直流傳至今,可惜后代對此不感興趣,大瓶放在家中也只是眾多擺設中的一個。只見這大瓶上,一面畫著“臨潼斗寶”,一面畫著滿天神佛水陸畫,“這樣嚴肅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在中國人的瓷器品上的,都是當時的外國人出于獵奇訂制,我一看就知道老人家沒說謊,這是非常典型的廣彩訂燒瓷”。連日游說后,老人家還是不愿把大瓶出讓。無奈之下,鄭放棄準備回國,在臨別之際,他特意下廚煮了香噴噴的廣式炒飯,炸了春卷答謝老人接待,誰知這下老頭子樂了。也許是對兒時在香港生活的懷念,他被地道的廣式美食所打動,終于答應把傳家寶賣給有緣人。
搜寶奇遇還發(fā)生在日本東京,在一家古董店,鄭朝暉被一個雍正年間的哥釉雙耳爐吸引,誰知年邁的店主不會說英語,折騰了半天,無任何結果,鄭突然發(fā)現(xiàn)安放爐子的精致小木盒上寫著幾行漢字。于是乎,鄭嘗試寫漢字對話,沒想到老人家反而懂了,這次搜寶,漢字意外地成為“外交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