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強調的是團隊的精誠團結,這其中,如何溝通是一個大學問。對于企業(yè)管理者來說,要盡可能地與員工們進行交流,使員工能夠及時了解管理者的所思所想,領會員工的所思所想,明確責權賞罰;而平級之間及下屬與上級之間的溝通則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或者了解彼此心中的真實意圖,使團隊在工作中發(fā)揮出更大的效能。
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領導與員工之間相互溝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受等級觀念、官本位思想、趨炎附勢心態(tài)的影響,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區(qū):
一、對上溝通沒有膽
在這一方面,墨子的學生耕柱做得非常好,他能大膽主動地與老師溝通,消除了心中的郁悶。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yōu)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面子上過不去。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么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致于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墨子聽后,毫不動肝火:假設我現(xiàn)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么,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耕柱從墨子的解釋中得到欣慰,放下了思想包袱。
二、平級溝通沒有肺
古代寓言《偷斧子的人》說的是一個人丟了斧子,懷疑是他的鄰居偷的。當他看見鄰居時,發(fā)現(xiàn)鄰居走路像偷斧子的,說話像偷斧子的,一舉一動沒有不像偷斧子的。后來,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子,再看到鄰居時,發(fā)現(xiàn)鄰居走路、說話一點也不像偷斧子的了。
這個故事也可以看作是在影射平級之間缺乏交流溝通而引起猜疑。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平級之間以鄰為壑,缺少知心知肺的溝通交流,因而相互猜疑或者互挖墻角。這是因為平級之間都過高看重自己的價值,而忽視其他人的價值;有的是人性的弱點,盡可能把責任推給別人;還有的是利益沖突,惟恐別人比自己強。
三、對下溝通沒有心
有些企業(yè)領導人錯誤地認為:決策是領導做的,部下只需要執(zhí)行上級決策,不需要相互溝通。其實溝通是雙向的。領導要使決策合理和有效必須要廣泛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做出科學判斷。
如果企業(yè)管理者不信任自己的員工,不進行必要的溝通,不讓他們知道公司的進展,員工就會感覺自己被當作外人,輕則會打擊員工士氣,造成部門效率低下;重則使企業(yè)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形成如阿貓阿狗樣的相互不信任的敵意,產(chǎn)生嚴重隔閡,無法達成共識,有時候甚至會誤解領導的意圖而消極抵抗。因為決策是領導的事,與員工無關。
在實際生活中,影響對下溝通的主要因素就是領導沒心,缺少熱忱。一些企業(yè)領導人也注意跟員工的溝通,但是由于沒有交心,隔靴搔癢,溝通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上級對下溝通,關鍵是要一個誠字,用心去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