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首頁  | 經營管理 | 營銷專題 | 人際溝通 | 創(chuàng)業(yè)天地 | 網商 | 職場生涯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營銷管理>>管理真經>>|
如何管理你的下半生?

發(fā)布:2010-4-8 16:43:43  來源: 亞商在線 [字體: ]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年代,個人將會比組織存活得更久,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也創(chuàng)造出一項嶄新的挑戰(zhàn):我們的下半生該怎么辦?
  
  我們不能再期望三十歲時服務的機構,到六十歲時還存在。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同一機構工作四十年或五十年,似乎也太久了。他們會退化,感到無聊,喪失所有的工作樂趣。于是呈現一副「在職退休」的狀態(tài),也變成自己和周 遭所有人的負擔。
  
  目前,有關主管「中年危機」的討論相當多。這些討論大多很無聊。多數主管到四十五歲時,就已經達到事業(yè)生涯的巔峰,他們也很清楚這一點。在做了二十年同樣的工作后,他們相當精通自己的工作。但是,他們幾乎不再學習新事物,不能再有什么貢獻,而且他們也不再期望由工作中找到挑戰(zhàn)或滿足。

  在鋼廠或火車駕駛室中工作的勞力工作者,可能一做就做四十年,他們遠在達到預期壽命甚至退休年齡之前,就已經感到身心俱疲,精力全被榨光。如果他們能活到退休之后,目前他們的預期壽命已提高到七十歲五左右,那么他們會安于在這剩下十年或十五年什么正事也不做,只是打打高爾夫球、釣釣魚,或找些小 嗜好消磨時間。
  
  但是,知識工作者不會有精力全被榨光的情形。僅管有些小病痛,他們還是能如常運作。只是在三十歲時認為極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到五十歲時已經覺得索然無味,但卻還得繼續(xù)這樣無趣地工作十五甚至二十年�!�

  因此,要做好自我管理,就必須替下半生做好準備。

  為下半生預做準備的方式:

  我們可以利用下列三種方法,替下半生做好準備。
  
  首先是開創(chuàng)第二種不同的事業(yè)。通常,這表示從一種組織轉換到另一種組織。

  美國企業(yè)中階主管不少就是這種類型,他們在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當小孩長大成人,同時自己也符合領退休金資格時,就換到醫(yī)院、大學或其它非營利機構工作。他們大都還是做同樣性質的工作。比方說,原本在大企業(yè)中擔任部門財務主管的人,就到中型醫(yī)院擔任財務主管。不過事實上,轉行的人也愈來愈多。

  在美國企業(yè)或地方政府中工作了二十年的中年婦女,到四十五歲左右已當上小主管,而且小孩也長大 成人。她們之中有很多人開始進入法學院就讀。三到四年后,就在當地社區(qū)執(zhí)業(yè)當律師。
  
  我們未來將會看到更多在原本工作相當成功的人,轉換到第二種事業(yè)跑道。這些人都很有實力,比方說,先前提過從部門財務主管,轉換到當地社區(qū)醫(yī)院做財務主管者就是這樣。他們知道怎樣工作。他們需要社群,而小孩已長大離家,他們也需要收入。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挑戰(zhàn)。   

  為下半生做好準備的第二種方式:平行發(fā)展第二項事業(yè)�! �

  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工作二十年或二十五年后,還是在做原來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在工作上相當成功的人。許多人每星期還是花四十到五十小時工作。有些人則從忙碌的全職員工,轉變?yōu)榧媛毣蝾檰�。但是,他們會為自己�?chuàng)造另一項平行的工作,通常就是在非營利機構中兼職,每周十小時左右。
  
  最后,為下半生做好準備的第三種方式:當「社會創(chuàng)業(yè)家」。
  
  這些人通常在原本的工作上很成功,好比說企業(yè)人士、醫(yī)生、顧問和教授。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但工作卻不再具有挑戰(zhàn)性。他們通常還是繼續(xù)自己的工作,只是花的時間愈來愈少。同時他們展開另外的新事業(yè),而且往往是非營利性的活動。
  
  能好好管理自己下半生的人也許永遠都只是少數。
  
  大多數人可能還是繼續(xù)目前的工作,也就是處于在職退休狀態(tài),無聊地重復例行公事,數著退休的日子。而那些有遠見的少數人,卻能把更長的預期工作年限,看成是自己和社會的機會。日后,這些人之中會有更多成為領導者和典范人物,留下更多「成功的故事」。

  要管理好個人下半生,有一項條件:在時間還沒來到前,盡早做好準備。
  
  三十年前,大家開始明白,預期工作年限正迅速延長,許多觀察家(包括我)認為,有愈來愈多退休人士將成為非營利機構的義工。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你在四十歲左右還沒有開始做義工,到了六十歲以后也不會去做。
  
  同樣地,我認識的所有社會創(chuàng)業(yè)家,在到達原先事業(yè)巔峰前,就已經開始參與自己所選定的第二項事業(yè)。有位律師在三十五歲時就開始替地方上一些學校義務處理些法律工作,四十歲時被選為一所學校的董事。他到五十歲累積了不少財富,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建立并經營自己理想中的學校。不過,他還是在自己年輕時參與創(chuàng)辦的大企業(yè)中,擔任全職的首席顧問。
  
  知識工作者的自我管理更意味著必須發(fā)展第二項興趣,而且愈早培養(yǎng)愈好。 這其中還有另一項原因。因為沒有人能預期在漫長的人生和工作生涯中,不會受挫敗。  

  某位能干的四十二歲工程師,未能躋入公司晉升之列。一所學院的教授在四十二歲時體會到,雖然自己資格符合,但仍只能一輩子待在這所小學院里,永遠不可能到大型的大學任教。還有一些人則經歷家庭生活的不幸,好比說婚姻失和、喪子等等。


  在這個時候,如果有工作以外的第二項興趣,就能讓情況變得截然不同。無法升遷的程師知道,雖然自己在工作上不算成功,但在其它活動上─像是在當地教會擔任出納,卻表現相當杰出。就算個人家庭失和,但仍可能在社區(qū)活動上找到歸屬感。處在一個看重「成功」的社會里,這項因素愈來愈重要。就以往的歷史來說,根本不曾有過這種事。大多數人沒有任何預期,只是安然待在自己「適當的崗位」。唯一的流動是向下的 流動。事實上,根本也沒什么成功可言。
  
  在現代知識社會中,我們期望每個人都能「成功」。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對大多數人來說,充其量只能做到不失敗而已。因此,對個人和家庭來說,個人能找到一個領域,在其中發(fā)揮貢獻,有一定的份量,也就變得很重要。不管是第二項事業(yè)、平行發(fā)展的事業(yè)、社會創(chuàng)業(yè)家,或業(yè)余投入的其它興趣,這種第二領域都能提供機會,使你成為領導者,受人尊敬并獲致成功。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類熱點  
營銷專題  
創(chuàng)業(yè)天地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