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少年老成、沉穩(wěn)持重,后來做了政府官員,曾說:“我每去一個地方,先找后門和廁所,找到后路我就放心了。”
我們購買商品,使用手冊上必有“使用注意事項”一章,告訴使用者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職場禁忌就是職場人的“工作注意事項”,是進入職場之初先要仔細了解和研究的,是規(guī)避因無知和盲目造成失誤的必讀手冊。
說職場言語,不可隨心所欲
家是避風的港灣,可以直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所有真實情感,不用著意裝飾,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放松。工作場所不能這樣,你說者無心,他聽者有意,你毫無惡意的一句話、一個表情可能被人誤解,甚至被記恨一輩子,如果得罪了小人,他則像一只無形的黑手不知何時將你吞噬。
比如,私下聊天時你不禁發(fā)出感嘆,工作壓力讓你想把位置讓給自己滿意的年輕下屬:“得把年輕一代推上去,年齡大了做不動了。”正好聽的人里面有位比你年長地位略高的人,他有可能誤會你故意指他擋路。
發(fā)自真心、并無惡意的話,未必能產(chǎn)生正面的效果,所以說話行事要謹慎。
說話要滴水不漏,講究詞義嚴密,太隨便的話容易讓別人產(chǎn)生歧義。比如,你想表達:這件事協(xié)調(diào)難度比較大,我得用婉轉(zhuǎn)、智慧的辦法搞好各方面的平衡,使這件事順利運轉(zhuǎn)下去。如果你這樣說“這事不好辦,但我怎么也得糊弄著,讓幾邊都沒有意見”,這話傳來傳去,能變成你對工作不負責任,瞎糊弄的例證。
做人須誠實,但不能太實在,凡事多轉(zhuǎn)一個彎。
“王大姐,給我四節(jié)5號電池吧,我的錄音筆電池用光了”。雜志社的資深骨干記者在行政部對主管說。
“行啊,太沒問題了。你是我們最能干的記者,下次你要什么說一聲,我給你送去。”王大姐滿臉堆笑。
記者拿了東西出辦公室門時,迎面碰上平時私交很好的會計。
王大姐對后腳進門的會計抱怨:“他剛要了幾節(jié)電池,沒幾天又來要,肯定是他自己家里用。”
會計是個極其認真負責的人,聽了這話覺得有理,這記者平常比其他人報銷得多,她也有懷疑。
王大姐說:“不能慣他這毛病,你把他的電池追回來。”
會計覺得對,怎么能貪公家這點兒便宜呢,趕緊追出去把記者手里的電池要回來。
會計很老實,一心為公,但不懂人情世故,這樣的人在職場上很難走得遠。
很多人記不住別人的恩,而有一點兒仇則銘記終生。
大偉三十幾歲,培訓經(jīng)理,仍像個孩子,大大咧咧的,散漫慣了,很貪玩,上班自由主義,時不時溜出去打牌。大偉對下屬沒什么指導,但不苛責,像朋友一樣,平時沒上下級的界線,分公司總經(jīng)理是大偉的師兄,兩人私交很好。總公司準備表彰優(yōu)秀培訓管理者,要分公司提名,人選當然非大偉莫屬。
“你幫我寫份個人總結(jié)吧。”大偉對唯一的下屬小琳說。
小琳,工作好幾年的沒心計的北京姑娘大睜著吃驚的眼睛,直率地問他:“你是優(yōu)秀?你怎么能當優(yōu)秀呢?我寫不出來,你有什么事跡可寫?”
像晴轉(zhuǎn)陰,要變天的天氣,大偉的臉色暗淡下來,小琳絲毫沒在意,一點兒沒往心里去,轉(zhuǎn)頭全忘了。
可是接下來,她覺得有些事很奇怪,比如,介紹她來的公司老總突然對她態(tài)度大變,看到她愛答不理,在討論公司崗位調(diào)整時,沒為她說一句好話;大偉對她很冷淡,不像過去有說有笑。
小琳是“老實”人,這種太老實的員工作多年但個性欠圓滑,付出學費和代價在所難免。
不要因為工作上的事與同事結(jié)仇同部門內(nèi)部或有工作關(guān)聯(lián)的人,因為工作上有不同意見或責任難分清,鬧別扭不愉快,是很不值當?shù)�,沒有個人恩怨的人因為工作結(jié)仇,是很不明智的。
楊和李在一家單位十幾年,分屬不同部門,關(guān)系不錯,平時見到有說有笑,后來調(diào)到一個部門工作,兩人漸生矛盾。起因非常簡單,兩人共同完成一份年度預(yù)算,楊提供的數(shù)據(jù)是李進一步測算的基礎(chǔ),但是兩人對數(shù)據(jù)填寫的原則理解不一樣,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辯到最后相互指責,竟互生嫌隙,從此兩人不再說話,還彼此拆臺。
還有一種自己不能改變的狀況,就是所在的小團隊與其他團隊之間存在很深的矛盾,自己沒有嵌入任何沖突,卻被對立的團隊像仇敵一樣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