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歷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明清時期是我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極盛時期。特點是彩瓷得到巨大發(fā)展,器物造型、紋飾繁多而精美。中國素來就有“室無瓷不雅 人無瓷難尊”一說,瓷器收藏漸漸為眾多藏友所追捧,其中明清瓷器以其獨具的特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從而帶動了明清瓷器市場的再次繁榮起來。
清康熙青花纏枝蓮紋罐一對(帶樹葉款)
“清康熙年制”款 ,直口、圓肩、碩腹、圈足?谘叵伦髯冃谓度~紋大小相間,肩腹作纏枝蓮紋,又稱為串枝蓮,穿枝蓮,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植物紋樣。纏枝蓮以蓮花為主體,以蔓草纏繞成圖案,花大葉小,是非常典型康熙花葉特征。該器青花發(fā)色淡雅穩(wěn)定,尤其是一對的很罕見,非常值得收藏。
康熙時期,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青花發(fā)色前期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藍、明快亮麗。畫法早期以單線平涂為主,氣勢粗獷;中期以后則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繪畫精細(xì),并以青花色階(即所謂“青花五彩”)而備受推崇。
清中期 豆青夾白連升三級童子執(zhí)蓮雙耳瓶
紋飾題材多樣,有山水人物、龍鳳花鳥、魚蟲走獸、詩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時代特點的是冰梅、耕織圖、刀馬人、雙犄牡丹等。圖案留白邊較其他朝明顯。胎致密細(xì)白,呈糯米糕狀。釉硬,與胎結(jié)合緊密,見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閃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觀賞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蓋罐、鳳尾尊、花觚、象腿瓶、筆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極強的時代特征。
明青花錦底開光花鳥紋罐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fā)展的一個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fā)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發(fā)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xù)康熙朝的盛勢?傆^這時期的窯器制作嚴(yán)謹(jǐn)、精致;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