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用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對自身的缺陷和弱點卻經常視而不見。我們對待別人時總愛雞蛋里挑骨頭,當別人苛求我們時我們總是覺得委屈。這也許是很多中國人的通病吧。相信此次的歐盟反傾銷調查也會讓大部分中國陶企倍感委屈。
5月底,歐盟國內產業(yè)向歐盟委員會提交對華陶瓷反傾銷立案申請,歐盟委員會將于6月20日前立案。由于涉案金額超2億美金,涉案產品包括瓷質磚與釉面磚,企業(yè)幾乎涵蓋國內知名陶瓷企業(yè)(其中大部分來自佛山陶企)。一旦立案,將成為中國陶瓷行業(yè)面臨的史上最大反傾銷調查。
據悉,我國瓷磚年出口量在7億平方米左右,年增長率約為10%,其中歐盟出口量占我國瓷磚總出口量的8%-9.5%,出口總值的10%-12%。其中佛山陶瓷占全國陶瓷出口總量的75%以上。據了解,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瓷磚,價格一般比國內或中東等地高一倍甚至好幾倍,不過即便如此,價格仍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瓷磚低一大截。所以從保護本國企業(yè)利益出發(fā),歐盟對中國陶企進行反傾銷調查完全屬于正常行為,也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根本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倒是我們自己應該反省,為何中國的產品在世界各地屢遭反傾銷反傾銷調查,而幾乎每次都以中國企業(yè)損失慘重而收場?
中國的陶瓷產品附加值低,花色品種一味抄襲,設備工藝落后,完全依賴低成本來沖擊市場。內銷市場的現(xiàn)狀充分表明,只要價格便宜,質量再差的瓷磚都會有大批的經銷商爭相代理,而且銷路還不錯,這也是陶瓷行業(yè)私拋廠活得滋潤的重要因素。而中國人的慣性思維是非常重的,既然國內如此,那國外理應如此。只要價格低,就一定有市場。于是乎,中國陶企一擁而上,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將廉價的產品(Made in China)大量投放海外市場。以至于在很多外國人的眼里,Made in China 成了廉價劣質產品的代名詞。
當然,我們不能一味批評企業(yè),我們也要分析國情與行情。中國處于經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很多行業(yè)都處于粗放型階段,行業(yè)的企業(yè)規(guī)模小、數量大、技術落后、管理混亂。中國陶瓷產品的低價格基礎在哪?其一,廉價的勞動力。我們看看陶瓷行業(yè)工人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便知。其二,落后的生產設備及工藝。破舊的廠房,簡陋的機器,原始的操作,作坊式的人員結構。中國陶企目前已成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地社會效益的自然環(huán)境的劊子手,在某些地區(qū)甚至成了禍害。其三,嚴重的偷稅漏稅。不少中國陶企的老板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逃避稅收,為達到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綜合以上幾點,中國的陶瓷產品才能以大大低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同類產品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相比之下,意大利、西班牙的陶企卻“傻”得多:他們的工人工資是同類中國陶企工人工資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且是在無塵的生產環(huán)境中進行數字化操控,同時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他們使用的是全自動的智能化生產設備,無論在設備運行的穩(wěn)定性還是產品質量的監(jiān)控性方面都大大優(yōu)于中國陶企;在社會效益方面,意大利、西班牙的陶企也毫不吝嗇,按照政府要求支付高昂的稅收以改善國民生活條件和社會保障。
如果理性分析,不難看出,我們的廉價是以犧牲員工福利、自然環(huán)境、產品質量、社會利益為代價的,而這不是真正的低成本,只是將成本轉嫁到自然環(huán)境和員工身上,轉嫁到我們的未來和子孫后代身上,估計將來我們支付的成本要比現(xiàn)在高得多。
如果我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看待歐盟反傾銷調查,那可以肯定:反傾銷對于提升中國陶瓷行業(yè)的自主研發(fā)、設備工藝、品牌塑造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提高中國陶企正確的人才觀、環(huán)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都會有不可估量的正面影響。當我們認真去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環(huán)境,不斷改進我們的工藝設備,逐步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環(huán)保節(jié)能意識,加大社會責任的擔當,相信中國的陶瓷產品將會以高質量、高價位、高品牌效應進入國際市場,而所謂的反傾銷也將不復存在。沒有骨頭的雞蛋不怕挑!希望一次次的反傾銷能夠催生出一批國際一流的中國陶企,也希望中國陶企誕生一批優(yōu)秀的國際知名品牌。
對于眼前的反傾銷調查,我們也只能頭疼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了。一方面,中國陶企必須團結起來積極應對。企業(yè)既要以單個為主體進行傾銷抗辯(證實無傾銷行為);也要通過協(xié)會或基金會等組織抱團進行行業(yè)的無損害抗辯。抽樣企業(yè)一定要應訴,沒被抽樣的企業(yè)也要爭取應訴,積極填寫問卷。積極應訴的企業(yè)會被視為重視市場,一般能被課以較低的單獨稅率。如果抽樣但不應訴的企業(yè)則被征收懲罰性稅率。另一方面,中國陶企必須尋求政府支持,相關政府部門的出面可以為企業(yè)爭取更多的周旋空間,也許通過政府或專業(yè)組織對話的方式可以使事情結果向有利于雙方的方向發(fā)展。
無論何種方式,最終都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徹底擺脫反傾銷的陰影,還需要中國陶企從自身做起,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以較高的社會責任來開展生產經營,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品牌,到那時恐怕我們要對國內歐盟的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