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罐,磁州窯系燒造。大口,圓肩,平底內(nèi)凹,器身飾黑色花紋。高19.8厘米,口徑21.7厘米,底徑10.3厘米。內(nèi)施黑釉,釉色漆黑油亮,外部在白地上繪黑色紋飾,肩部繪蓮花、荷葉紋,腹部繪飛風紋,線條粗獷厚重,增加了全器的穩(wěn)重感。整件器物紋飾簡練古樸豪放,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這種白地黑花,是磁州窯最富特征的裝飾手法。由于磁州窯胎質比較粗糙,一般在胎體上施以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后在上面繪制黑彩,最后施一層白釉,這種白釉黑彩瓷,黑白分明,圖紋十分醒目,富有民間工藝的質樸美感。此件白地黑花罐,1957年安徽臨泉縣出土,完好無損,疑為河南省磁州窯系產(chǎn)品,因為臨泉臨近河南,往來方便。
磁州窯系是我國北方分布范圍最廣的一個民窯體系,這個窯系的窯場分布于現(xiàn)在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邯鄲市觀臺鎮(zhèn)窯為典型代表,該地古屬磁州,故名磁州窯。據(jù)專家從出土標本分析,磁州窯的燒造年代始自宋代元豐年間,以生產(chǎn)罐、瓶、碗、缸、盒之類的陶瓷日用品為主,還生產(chǎn)瓷枕和玩具。瓷器品種除白釉瓷、黑釉瓷之外,還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等十幾種之多。
磁州窯能生產(chǎn)滿足民間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種器皿和用具,其中瓷枕是磁州窯的特產(chǎn),比宋代其他任何窯系都生產(chǎn)得多。這件磁州窯白地褐花瓷枕,上世紀50年代安徽淮北出土。器呈元寶形,地釉呈奶白色。高12.2厘米,長25.3厘米,寬23厘米。枕面前低后高,兩頭圓形略翹,中間微凹,便于枕用。枕面繪褐彩折枝花卉,周邊刻劃雙弦紋,順暢自如。折枝花卉紋,看似比較隨意,不受任何限制,其實組織嚴謹,搖曳多姿,增加了畫面活躍氣氛,美觀實用。磁州窯瓷枕除繪畫當時人民喜聞樂見的花卉圖案和生活小景,還在上面題寫通俗詩句與民諺作裝飾,在宋瓷中別具一格。此兩件磁州窯罐與枕,現(xiàn)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宋代是我國瓷業(yè)發(fā)展史上一個繁榮時期,制瓷工藝為我國陶瓷美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磁州窯白釉釉下黑花器,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青釉釉下彩的傳統(tǒng),直接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瓷的出現(xiàn)作了準備。因此,元青花器一開始就表現(xiàn)了畫工技巧的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