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始終沒有放棄尋求真正適應中國消費者電子商務模式的企圖。畢竟,淘寶當下“賺人氣不賺錢”的模式面對數以百萬計買家的推廣需求,以及阿里巴巴將流量轉化為價值的訴求,目前看來也是不甚明朗。
對于在電子商務上蹣跚前行的TOM集團而言,選擇與“國家隊”中國郵政聯手無疑是個轉機。
8月10日,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推出綜合性B2C購物網站“郵樂網”,雙方股權占比分別為51%和49%。
TOM涉水中國電 子商務正可謂流年不利。早在4年前,TOM曾借助此方式進軍C2C,鑒于合作伙伴易趣對中國推崇免費游戲規(guī)則的不解,TOM不過是從eBay中國手中接下了一塊收費C2C的“雞肋”,在年年虧損中逐漸淡出人們視野。2009年TOM易趣被迫轉身,將業(yè)務重心轉向海外代購,令虧損收窄近50%,然而伴隨2010年9月1日的關稅免征額度下調在即,易趣打造“全球集市”的規(guī)劃也被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TOM始終沒有放棄尋求真正適應中國消費者電子商務模式的企圖。畢竟,阿里巴巴當下的“大淘寶”依舊圍繞免費C2C展開,這種“賺人氣不賺錢”的模式面對數以百萬計買家的推廣需求,以及阿里巴巴將流量轉化為價值的訴求,目前看來也是不甚明朗;如若轉投B2C,在推廣費用之外,則面臨著倉儲庫存、運輸物流、支付平臺缺失的瓶頸。
模仿阿里巴巴注資民營快遞企業(yè)的“平臺整合”模式,對于打造B2C模式的TOM而言顯然不合適,而牽手中國郵政,則同時補全了TOM在倉儲、物流、支付方面的三塊短板。中國郵政作為國內惟一同時擁有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企業(yè),線下擁有4.6萬個郵政營業(yè)網點、3.6萬個銀行網點以及15萬名配送人員,物流網絡覆蓋全國,其多年來掌握的國內用戶數據也為B2C業(yè)務提前備份。
另一方面,集互聯網、戶外廣告、電視娛樂、出版四大業(yè)務于一身的TOM集團也不會忘記將自身優(yōu)勢注入合資公司,化解了部分人士對中國郵政在互聯網這一全新業(yè)務線上資源整合能力的質疑。依照協議,商品的招商、運營服務和“郵樂網”的平臺技術提供均由TOM集團負責。
不容忽視TOM集團在廣告推廣上的“先天基因”。事實上,無論是C2C、還是B2C,大大小小的商家希望他們的商品不僅在站內進行推廣,還希望借助搜索引擎這一“吸金機器”,以及在門戶網站建立鏈接廣泛“撒網”。鑒于競價排名與門戶網站價格的與日俱增,推廣成為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yè)最為頭疼、成本最大的問題。
目前,TOM在互聯網方面的業(yè)務包括TOM門戶網站、NBA中文官網、鯊威體育、無線增值業(yè)務以及TOM-Skype,在戶外傳媒業(yè)務上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大連、濟南、廈門、成都等二三線城市設立附屬公司,在電視娛樂業(yè)務上的收視率兩位數增長,同樣可為商家的廣告推廣構建多元媒體方案。
根據TOM集團2009年報顯示,截止去年12月31日止,TOM凈虧5367萬元,相較2008年的凈虧損13.94億港元已經大幅收窄。TOM在當下止損的關鍵時刻選擇再次進軍曾經落敗的電子商務領域,不容否認是看重了合作雙方在基因方面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