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是企業(yè)的主體,現(xiàn)代企業(yè)也常常宣稱自己以人為本,可是真正以人為本的企業(yè)卻堪比鳳毛麟角,絕大部分企業(yè)未必真正懂得什么是以人為本。
南懷瑾先生曾坦言自己無非是拾人牙慧而已,在此,我亦無妨再拾人牙慧。2000多年前的姬夷吾首先提出以人為本,他勸導(dǎo)齊桓公:得天下之眾者王,得其半者霸。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齊國百姓,公之本也。
所謂知子莫若父,天下真正關(guān)心子女的父母一定是真正了解子女的父母。一個企業(yè)也好,一個國家也罷,要想稱霸天下,成就輝煌,都必須真正了解自己的員工,自己的百姓。姬夷吾說,民者,服于威殺然后從,見利然后用,被治然后正,得所安然后靜者也。雖然此話聽起來總覺得有些不舒服,但對于治國平天下而言,確是金玉良言。治國的君臣如果不了解民眾,那么這至少是一個悲哀的年代。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惡害,是故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天下所謀,雖立必隳;天下所持,雖高不危。故曰:安高在乎同利。這就是治國之道,李世民深深懂得百姓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感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同時,自然也就奠定了盛唐的基業(yè)。新加坡政府政府能保證居者有其屋,每年還給老百姓分紅,這就是與民同利。IBM創(chuàng)始人和寶潔前董事長曾放言,只要留住我的員工,我就能再造輝煌,這不是空穴來風(fēng)。然而,中國現(xiàn)代的企業(yè),有幾個真正把員工當(dāng)做財富?不逼出人命來就已經(jīng)不錯了。如今,80后的獨生子女逐漸成為就業(yè)主力軍,試問,有幾個企業(yè)真正意識到中國應(yīng)試教育體制和獨生子女政策這雙重壓迫所帶來的危害?企業(yè)有何應(yīng)對良策?管子告誡我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所以,圣人者,明于治亂之道,習(xí)于人事之終始者也。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齊也,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利民就是唯一的準(zhǔn)繩,只有真正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政府才是值得稱道的政府,同樣的,只有真正給員工謀福利的企業(yè)才是值得尊敬的企業(yè)。企業(yè)只有在堅持這個準(zhǔn)繩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合理的區(qū)別對待金領(lǐng)階層、白領(lǐng)階層和藍(lán)領(lǐng)階層的員工,形成人本管理的基礎(chǔ)。
凡先王治國之器三,攻而毀之者六。明王能勝其攻,故不益于三者,而自有國、正天下。亂王不勝其攻,故亦不損于三者,而自有天下而亡。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六攻者也?曰:親也,貴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接下來,管子進(jìn)一步指出,凡君國之重器,莫重于令……罰嚴(yán)令行,則百吏皆恐;罰不嚴(yán),令不行,則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把法制提升為治國之根本,這是姬夷吾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第一相最重要的原因。
什么是法呢?管仲的說法是,所謂仁義禮樂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也就是一切皆出自于法,法是社會活動的根源。
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刑殺毋赦,則民不偷于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三者藏于官則為法,施于國則成俗,其余不強而治矣。制定了規(guī)章制度之后,還必須遵守,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法必依。管夷吾再次闡述,如果有法不依就會失去民心。不法法,則事毋常;法不法,則令不行。令而不行,則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則修令者不審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信而不行,則不以身先之也。
能不通于官受,祿賞不當(dāng)于功,號令逆于民心,動靜詭于時變,有功不必賞,有罪不必誅,令焉不必行,禁焉不必止,在上位無以使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