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講話的主題是一個,稻盛和夫講阿米巴經營,張瑞敏講自主經濟體�?墒俏铱吹絻扇说膫戎攸c不同。于是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就問了一個問題。“看著兩位大師講的同一主題,但是考核方法上有很大區(qū)別。能否請兩位大師各自講述一下各自的考核方法?”主持人在轉述我的問題的時候,轉換成只問張瑞敏“自主經營體”是如何考核的。張瑞敏說,標準利潤留歸公司,超額利潤歸自主經濟體分配。
后來中午跟稻盛和夫一起吃飯。他說當張先生講到對自主經濟體考核的時候,他就想站起來說,“你那是成果主義!那樣是行不通的!我搞了幾十年的阿米巴,我知道其中的竅門。”成果主義會激勵各經濟體去爭搶資源,結果使得整體配合的效能不好。而阿米巴經營要的是整體效益。
1963年,稻盛和夫和青山正道聯(lián)合推出了“單位時間核算制度”方案。1965年,京瓷公司在正式導入“阿米巴經營”時,“單位時間核算制度”作為衡量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納入了阿米巴經營體系。阿米巴經營單位時間核算價值公式為:
總附加價值=總收入-人工費以外總費用
每小時貢獻價值=總附加價值/總勞動時間
小組勞動貢獻=每小時附加價值/小時工資
在阿米巴經營中,阿米巴設定的目標不是成本而是生產量和附加值。主角是以最少費用換取最大銷售額的絞盡腦汁的“人”組成的團隊,焦點在于阿米巴團隊創(chuàng)造的附加值。
通過單位時間核算制度公式,使各個部門、各小組,甚至某個人的經營業(yè)績變得清晰透明。一般來說,大公司的員工很難對自己工作的具體成果有實在的感覺,他們常常只是公司龐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小小的齒輪。從這點上看,單位時間的附加價值激勵員工的動力。因此,阿米巴經營是一種全員參與型的經營體系,每位員工都要充分掌握自己所屬的阿米巴組織目標,在各自崗位上為達到目標而不懈努力,在當中實現自我。公司會按月公布各小組每單位時間內的附加價值,各個小組當月的經營狀況、每個組員及小組所創(chuàng)造的利潤,及其占公司總利潤的百分比等等,都一目了然。
每個小組的成績當然有高下之分,但公司并不因此在工資、獎金上有差別待遇。對成績好的小組只是做些表揚,頒贈紀念品,京瓷始終堅持只給予他們“對公司有貢獻”的榮譽。對經營業(yè)績不佳的阿米巴,公司會嚴格追究責任,但所謂“經營業(yè)績不佳”并非單看附加值,也會從附加值來考察經營內容。有時單位時間附加價值較高的阿米巴干部反倒得到低評價,因為他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顧其他阿米巴如何,從而被認定為“經營業(yè)績”不佳。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各個阿米巴之間惡性競爭局面的出現。
可以說,京瓷公司的阿米巴經營,就是一種基于現場的管理會計體系。它將公司組織分為一個個“阿米巴”小集體,而各個小集體,就像是一個一個的中小企業(yè),在保持活力的同時,以“單位時間核算”這種獨特的經營指標為基礎,徹底追求附加價值的最大化。
不是訣竅,是經營之道
稻盛和夫再三申明,阿米巴經營不是人們所稱道的“經營訣竅”。僅僅模仿阿米巴經營的做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其原因在于,阿米巴經營是以經營哲學作為基礎,是與公司運作的各項制度息息相關的整體經營管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