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張伯宏的履歷表就像格林童話:當同齡人在為黑色中考焦頭爛額時,15歲初中畢業(yè)的他遠赴洛杉磯學習音樂制作;17歲“洋”裝穿在身的他又回國,玩土得掉渣的音樂《北京土著》;在娛樂圈剛嶄露頭角,榮登中國TOP排行榜第一名時,他又華麗轉身,18歲就成為上海一家網絡游戲公司的CEO……
18歲、音樂人、總裁、年薪7位數,海派的家庭,游走在娛樂圈和IT圈之間,這個唱RAP,迷戀網游,比韓寒更“韓寒”的新銳人物,具備了當下新偶像的所有元素。
可粉絲的尖叫、博客的高點擊率、下屬對他“張總”的稱謂,都掩飾不了這個19歲少年的倦意。他時常覺得自己“老了”,已萌生退意。他“覺得人生什么時候就該做什么時候的事。19歲的孩子還是要在學校學習,否則以后的人生中會有很多缺憾。”
當蓋茨50歲、楊致遠40歲、陳天橋30歲時,這些吃著果凍長大的“80后”,已經夾著一本叫“互聯(lián)網”的大課本匆匆上路了。他們用程序創(chuàng)造財富,他們的口號是:販賣右腦!
他們格式化了父輩的“左腦型企業(yè)”模式,顛覆了商業(yè)學院奉行的一些金科玉律,他們認為重要的已經不是資本,不是技術,不是經驗,甚至不是知識,而是創(chuàng)意,兒童般的想象力,來自右腦的領悟力。
這些楞頭青真的就用一根上網線獲得了巨大財富:身價兩億的泡泡網CEO李想(生于1981年)、身價過億的康盛世界CEO戴志康(1981年)、身價過億的MySee總裁高燃(1981年),身價過億的MaJoy總裁茅侃侃(1983年)……出生于1988年的張伯宏刷新了“80后”創(chuàng)業(yè)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