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藝大師王立新陶藝《怒吼動千山》
虎的藝術(shù)形象歷史悠久,最早出現(xiàn)在我國商代早期的龍虎尊、玉虎及虎紋陶片,西周的虎尊及虎門神,戰(zhàn)國的虎牛形祭臺,秦朝的銅符虎及瓦當上的虎圖案,漢代的畫象磚刻石上的虎形象,魏晉南北朝時期大畫家張僧繇的《格虎圖》,王翼的《虎豹圖》及敦煌壁畫中的群虎形象。這些作品傳遞出不同的時代背景,技法由精細的小寫到工筆,知著探微,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經(jīng)典形象。而之后的畫虎作品,特別是在當下,似乎再難野逸起來,那種馴化與擬人化的媚俗態(tài),與虎應(yīng)有的雄渾、博大、崇高、悲壯越來越有距離。
觀賞王立新用釉下五彩顏色畫的虎,感覺到了一股神秘而又雄健的力量之美,最深切的體悟就是他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之虎、自然之魂,自由、神秘而又神奇的力量,這種自由之態(tài)特立獨行,具有平步青云、傲視天下的王者之風,畫虎者能有此氣象可謂登峰造極了。
王立新通過釉下五彩獨特的細筆精確地刻畫,傳神地展現(xiàn)出了百獸之王的凜然與神秘。在王立新的虎瓶當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源于自然的氣度——神秘。這種神秘所表達的是一種正氣、傲然與力量,而這正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王立新所畫的虎體現(xiàn)出了山林之王的雄健與氣魄,勃然而又溫情的精神力量。
為了使在釉下高溫顏色中的畫達到更具視覺沖擊力的效果,王立新耗費巨資,精心選購高溫釉下五彩的色料,甚至摻進一定比例的珍貴砂金作為發(fā)色劑,從而保證了他畫的虎顏色純正。他用近兩年的時間不斷地反復試燒,最后才成功地燒造出虎色光亮,類似黃金般的金色來,從而誕生出與從不同、別具一格、嶄新面貌的金虎。
王立新在釉下生坯上畫的虎毛色華麗、姿態(tài)威武,奔走呼嘯而虎虎生威,他對虎的細微刻畫,生動而傳神,近觀之鬃毛醒目,千穎萬毫,風神綽約;遠望之斑點映照,橫紋百態(tài),隱現(xiàn)王氣傲骨,虎虎林嘯而威風八面,彰顯出虎王的雄霸之野性,華麗之虎的“好顏色”。俗話說,畫虎難畫骨,雄風四起的虎王,其骨柔似鞭,剛似劍,落地無聲,尾掃如剪;㈦y畫,陶瓷上的虎更難畫,因為釉下五彩高溫色料之中,其金色是最難燒制出來的,畫虎不但要形似,有形有貌,有皮有骨,更要神似,有神有威,有精有氣,方為上品,才能畫出虎骨中難得的笑傲豪氣,嘯傲塵俗。
王立新畫虎、畫山水和花鳥都很重視藝術(shù)的品位與格調(diào),畫是畫家抒發(fā)個人情感,并借以與大眾交流的手段,讓更多的人欣賞自己的作品是每位畫家所期盼的。王立新畫虎、畫山水,心中想到大眾,努力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但他不迎合大眾,不媚俗,堅持中國畫應(yīng)有的藝術(shù)品格,堅持用自己的作品去潛移默化地影響觀賞大眾的思想、感情,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畫的格調(diào)高低雖與畫家的技法、技巧有關(guān),如用線、用墨以及章法處理是否恰當、得體,更與畫家的人品與修養(yǎng)有密切的聯(lián)系。王立新的虎瓶和繪畫在市場走俏,可他并不因此追求作品數(shù)量而潦草作畫,他不怕遭人非議“守舊”而改弦易轍,他堅持自己的藝術(shù)道路。
畫虎最易犯“俗”,如虎的造型徒有其貌和勢,而無內(nèi)在精神。王立新所畫的虎瓶匯聚古今之變,其一,王立新畫虎最初是以嚴謹?shù)溲、工而不匠的畫風為畫界所熟知,他不僅知虎、愛虎,賦予虎以人文的精神,甚至把它當作自己的化身了,畫出了虎王雄霸之野性,展現(xiàn)出了畫家自身“清氣滿乾坤”的博大胸懷。其二,他畫的虎有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他極盡繪畫的精微,專注于虎的神韻與氣勢。在生泥坯上把釉下五彩的高溫窯變之色,運用得古艷華麗,厚重而又典雅,他筆下的虎充盈著一種罕有的勇武雄強之美,畫出了威武之虎的好骨氣。
王立新所畫的老虎,格調(diào)高雅,雄渾質(zhì)樸,在中國當代陶瓷美術(shù)界畫壇上獨領(lǐng)雄風,他畫的虎行走于天地山水之間,或溪畔深巖、或獨立寒秋、或長嘯雪谷,自有一種與天地同在,威而不露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