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被損壞,破損成6瓣。消息傳出,藝術品保險的投,F(xiàn)狀倍受關注。記者昨天從上海幾家已經推出了文化產業(yè)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獲悉,推出以來的半年多時間里,該保險品種基本上吃了“白板”。
藝術品背后的擔憂
近日,經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fā)生損壞,破損成6瓣,初步判定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而就在此前不久,故宮博物院7件臨時展品失竊案也曾經震驚全國。
目前故宮方面還沒有宣布此次被損壞的這件藏品是否投保,也沒有保險公司宣布承保了這件藏品。不過,在5月份發(fā)生的臨時展品被竊案中,有消息稱價值數千萬元的展品只象征性的投保了31萬元。
至于這次被損壞的這件國家一級品價值多少則沒有明確的說法,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及現(xiàn)任館長馬未都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價值無法估計。”截止到記者發(fā)稿時,仍未了解到有此文物相關的保險信息。假如珍貴的文物卻沒有任何的保險保障,容易引發(fā)人們對包括藝術品保險在內的文化產業(yè)保險的再次關注。
藝術品保險推出半年無市場
記者了解到,保監(jiān)會與文化部在2010年12月底就曾經聯(lián)合發(fā)布通知,要大力開發(fā)服務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保險產品。這份《通知》確定了演藝活動財產保險、藝術品綜合保險、文化企業(yè)知識產權侵權保險等十一個險種為首批試點險種;確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試點經營。
記者昨天分別聯(lián)系了作為首批試點的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獲悉,目前文化產業(yè)保險仍未獲得廣泛的市場認可,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內,該項業(yè)務基本上仍處于空白狀態(tài)。
中國人民財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首批支持文化產業(yè)的試點保險公司之一,該公司于今年4月發(fā)文批準其北京、福建等九家分公司成為文化產業(yè)保險試點經營分公司,并下發(fā)了藝術品綜合保險、文化活動公共安全綜合保險等六款文化產業(yè)保險專用產品,標志著該公司的文化產業(yè)保險工作全面啟動。
但是,人保上海分公司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這幾款文化產業(yè)保險專業(yè)產品還沒有開出保單。“也有些保單涉及到部分文化產業(yè)的內容,比如,一些責任險之類,但是對方沒有以這些文化產業(yè)保險專業(yè)產品的形式投保。”
太保上海分公司方面則表示,目前還未對文化產業(yè)保險這塊業(yè)務進行統(tǒng)計。一位業(yè)內人士則表示:“文化產業(yè)保險開始的時間還很短,還沒來得及有什么市場反映。”
上海博物館是否投保:“無可奉告”
記者昨天致電上海博物館,詢問該館是否對藏品和展品投保的信息,但上海博物館負責媒體工作的相關人士表示,對此問題“無可奉告”。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他們組織一些展覽時也曾經接到媒體的類似提問,但他們對此一般都不作回答,現(xiàn)在故宮出了國家一級品被損壞的事情,他們就更加不愿意說了。
記者查詢公開信息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有展覽時會有某名貴展品的投保信息。例如,今年5月,浙江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赴臺前的點交啟運儀式上就曾傳出信息,浙江省博物館出借《剩山圖》進行了投保,估價為1.5億元。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表示,1.5億并不能代表《剩山圖》的價值,“這是無價之寶,而這次的保險費用將是估價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間,保費將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支付。”
至于日常期間各博物館的藏品和展品是否進行了投保則未被提及。據悉,在國內,大部分文物展覽的承展單位是國有的博物館,對于大部分受展藝術品也只能象征性地上保險。原因之一是文博單位預算中所列的保險費用有限,很多博物館無力承擔高昂的保費。
民間藏家:“從沒想過買保險”
隨著收藏熱潮,不僅官方的博物館內收集了大量的瓷器、字畫、古玩等珍品,很多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價值不菲的“寶貝”。這些“寶貝”又是否投保呢?
聽到記者說“藝術品保險”,資深收藏家李家明連連表示:“沒有。”他告訴記者,自己沒有為收藏的藝術品投保,也沒想過可以投保,甚至一個圈子里面也沒有聽說過誰給自己的藏品投保了。大家比較通常的做法是將價值較高的藏品放在銀行 的保險箱里,這樣比較安全。
很多收藏家還會帶著自己的藏品參加各種展覽,這種時候也往往是風險比較容易發(fā)生的時候。但記者獲悉,多數私人藏家即使帶藏品參加展覽也沒有考慮過投保的事情。
李家明告訴記者,曾經有位私人藏家將自己的藏品送到某大學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被機構的操作人員不小心打壞了,雖然這個藏品價值頗為不菲,藏家也只好自己吃進了。
專家觀點
藝術品保險為什么火不起來
今年7月舉行的“博物館及藝術品倉儲的風險管理研討會”上透露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總值已經達到1694億元,假如按照藝術品總價值的50%參保,其即將產生的利益也十分驚人。無疑,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藝術品價格的不斷飆升,藝術品收藏已經熱起來了,但藝術品保險為什么受到如此的冷遇呢?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藝術品保險至少存在幾個方面的困難。首先是藝術品價值的確定有難度。在西方國家,存在具備公信力的估值機構和公司,并且通過考試頒發(fā)估值師專業(yè)證書;歐洲的某些機構或公司提供估值服務并被保險公司認可。中國內地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機構。我國的文物鑒定委員會是中國藝術品鑒定的最高機構,但它不為商業(yè)服務。專家出具的證書只表明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包括商業(yè)價值。另外,因為藝術品的鑒別需要非常高的專業(yè)知識,萬一以贗品投保,損壞之后要求以真品的價格賠償,也存在很大的道德風險。
收藏家李家明也告訴記者,自己的藏品有各種來源,沒有發(fā)票就無法證明藏品的價值,不知道該投保多少保額。
其次,如果被保的藝術品發(fā)生部分損壞,保險公司要請專業(yè)修復師彌補損壞的部分,修復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修復后的產品,再根據瑕疵的狀況,進行折舊賠償,償付價值減損的部分。而目前國內優(yōu)秀的修復師大都供職于各大博物館,不對公眾服務。這對目前藝術品保險業(yè) 的開展也是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市場對這一保險品種還比較陌生,很多人并不了解,也因此阻礙了市場對這一保險品種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