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明清彩瓷由于其工藝之繁和產(chǎn)量之寡,升值空間不斷提升。近日,廣東省文物藝術(shù)品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wù)副會長、中國古陶瓷學(xué)會會員樓鋼主講的“藝術(shù)鑒賞學(xué)堂”在可園博物館再度開堂,他通過梳理彩瓷的發(fā)展脈絡(luò),并以拍賣實例佐證,深入剖析了明清彩瓷的珍貴之處和升值潛力,面對稀少的明清彩瓷真品,尤其是市面上存量更少的明代彩瓷,他說,“只要口袋有足夠的金錢,閉一閉眼,就把它買下來,絕對不會虧!”
彩瓷產(chǎn)量低、難保存所以稀有
由于古時的文人雅士大多崇尚高雅,對清新脫俗的青花瓷喜愛有加,因此彩瓷并沒受到太多的寵幸。
圖:玫瑰花語高檔釉下五彩金鑲玉花瓶
另外在制作工序上,青花瓷采用高溫一次燒制,而彩瓷則需要兩次入爐,因此彩瓷的產(chǎn)量大大不如青花瓷。再者,由于彩瓷所采用的裝飾法之一為釉上彩,瓷上彩料容易脫落,保管難度極高,能完整無缺地流傳世代的少之又少。但作為陶瓷中色澤繽紛品相精美的一種瓷器,彩瓷通過對不同彩料的奇妙運用與搭配,燒制出一件又一件極具藝術(shù)觀賞性的裝飾精品,所以在當時廣受海外收藏家的青睞,正由于不容小覷的外銷市場,推動了彩瓷的持續(xù)生產(chǎn)。
明清彩瓷自2008年以來翻倍升值
瓷庫中國專家介紹說,作為已知傳世的明早期五彩瓷器代表作之一,明早期的五彩人物樓閣梅瓶在1996年曾以12萬元的價格面世,但由于梅瓶瓶口處有兩個缺口,瓶身底部的彩繪也已面目全非,當時未能易手,直到2005、2006年,這件五彩人物樓閣梅瓶仍滯留于廣東省文物總店的倉庫中,最后廣東省博物館以38萬元的價格攬入館中。
據(jù)瓷庫中國專家了解,這件藏品2008年已升至100萬元以上。有別于早期,2008年以來明清彩瓷的升值速度驚人。樓鋼舉例道,“2010年春季,一名古玩愛好者在比利時的一個拍場上以200多萬入手一件傳統(tǒng)官窯瓷器,而同年秋季,這件瓷器就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600多萬的價格成功易手。”短短半年間,這件瓷器的價值已完成三級跳,明清彩瓷的升值潛力可見一斑。
正品明紅彩放大可窺氣泡
據(jù)了解,不同款的彩瓷鑒別方式各有不同。鑒別瓷上的紅彩是出自明代,還是現(xiàn)代仿明彩料,很重要的依據(jù)是其彩料透明度。瓷庫中國專家稱大明紅彩遮蓋力雖強,但彩料質(zhì)薄,用22倍放大鏡觀察,仍能透過彩料看到釉上的氣泡。而現(xiàn)代仿明彩料的遮蓋力強,看不到釉上的氣泡。而平和窯瓷器的鑒別可從底部的沙粒分布入手。真品平和窯瓷器的底部俗稱“沙足器”,“沙足器”的沙粒呈不規(guī)則分布,并大量存在于圈足上以及其內(nèi)外,而仿品平和窯瓷器底部的沾沙則只留于圈足上,真?zhèn)未善鞯牟町愑纱丝梢姟?/p>
至于辨別康熙五彩,瓷庫中國專家認為藍彩是非常重要一環(huán)。另外,從瓷器的器身形狀以及人物繪畫加以辨識的鑒別手法,同樣廣為鑒別人員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