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器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瑯,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并于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后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后,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瑯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瑯,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人中國。
圖:商務禮品·16頭天鵝之戀骨瓷歐式咖啡具套裝
具體說來,掐絲琺瑯器在明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后工藝水平均明顯下降。清代的景泰藍工藝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花紋圖案繁復多樣。乾隆時期制品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絕不遜色。20世紀初葉,景泰藍總體制作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制作的景泰藍做工細,質(zhì)量好。
畫琺瑯技術自傳入中國后,在康、雍、乾三朝得以發(fā)展,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紋飾、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滴鯐r期的畫琺瑯器釉色亮麗潔凈,紋飾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為主。雍正年間的畫琺瑯器器型制作工整,黑釉光澤亮麗,超過康、乾二朝。乾隆年間的畫琺瑯器裝飾趨向”稠密”、“細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裝飾方式,工藝上出現(xiàn)了畫琺瑯與內(nèi)填琺瑯、掐絲琺瑯等相結(jié)合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