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著名收藏家李林炎先生
收藏
安能失此人
點評
李林炎是金華地區(qū)收藏名家,其收藏兼容并蓄,羅集眾珍。尤以婺州窯收藏獨具特色,為詮釋金華的地域文化作出巨大貢獻。林炎博物館是他收藏事業(yè)的終極追求,數(shù)以萬計的藏品是他收藏人生的點睛之作。
金華山明水秀,人杰地靈。
1300多年前,武則天在洛陽稱帝,使得歷史上多了一個叫“武周”的短暫王朝。此舉將天下士子激怒,生于金華的才子駱賓王寫出著名的《討武曌檄》,為普天之下的反武大軍增勢壯氣,也給中國文學(xué)史留下了一頁精彩的篇章。
據(jù)說,武則天在看到駱賓王的檄文后,不但沒有動怒,反而被其氣勢和才華所打動,竟頗有遺憾地說:“宰相安能失此人?”就是說,像駱賓王這樣有才氣和魄力的人,怎么當(dāng)朝宰相沒有留意他,而使他流落草野、不盡其才呢?
這個著名的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每個人都會從中讀出自己的感受。但我們注意到的是,一代女皇向金華發(fā)出了超越政治之外的吶喊:宰相安能失此人!
時光流轉(zhuǎn)。千年之后,金華一如既往地延承著文化基因,繼續(xù)在文化領(lǐng)域奉獻出許多杰出人物。李林炎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與駱賓王相比,李林炎或許沒有他那樣的絕世文采,但是從對文化的追求來看,他們在心境上是相通的。只不過,駱賓王是用文章來表達,而李林炎是用收藏來體現(xiàn)。
李林炎堅持收藏已經(jīng)20多年,如今將他的眾多藏品薈萃于林炎博物館之中,既讓自己的精神得到了巨大滿足,也為公眾打開了一扇追尋歷史的大門。當(dāng)人們在館內(nèi)觀摩一件件藏品,并為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氣質(zhì)所打動時,不禁會想到李林炎先生為此付出的無數(shù)辛勞,也不禁會說:收藏安能失此人?
題記:
離永康博物館不遠,有四棟兩層樓的古建筑,樓前辟有兩個寬敞的花園。雖然周邊盡是林立高樓,但它白墻墨瓦、屋脊輕橫、飛檐勁挑、棟桷施朱,透出一種古樸的莊重和久遠的寧靜。這就是林炎博物館。在初來此地的人看來,它有些低調(diào),似乎在喧鬧中固守著一方安謐。但當(dāng)人們走進它,會立即被它典雅的布局和豐富的藏品所傾倒。在這里,可以一睹婺州窯的神秘風(fēng)采,可以一窺古人習(xí)俗的點點滴滴,可以一覽古代家居的生活片段……林炎博物館的主人是林炎集團董事長、金華永康市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李林炎先生。他是著名收藏家,藏品達萬余件,以古陶瓷、民俗器物為主,是收藏領(lǐng)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鏈接:
吳廷康,清朝書法家,曾在金華為官數(shù)十年,與名士何紹基為至交。他精于金石考據(jù)之學(xué),書法作品一直為人推重,其篆、隸鐵筆,直窺漢人。
婺州窯的守護者
李林炎是金華人,其收藏也頗具金華特色,多年來,他對婺州窯傾力甚巨:“金華古代稱婺州,在這里出產(chǎn)的瓷器就被稱為"婺州窯"。婺州窯從漢代開始燒制,至元代方告衰落,其間持續(xù)達1000多年,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婺州窯主要以青瓷為主,間有黑、褐、花釉和彩繪瓷。我很早就收藏婺州窯,一開始時出于對故鄉(xiāng)文化的熱愛和崇敬之情,后來,隨著藏品漸多,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婺州窯獨特的審美和文物價值,它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不容小覷。”
“我的婺州窯藏品很多,從三國到兩宋,歷代皆有,可以從中領(lǐng)略到婺州窯的發(fā)展歷程。就三國時器物而言,我有一件堆塑人獸紋五管瓶。這件瓶通高約40cm,瓶身分五層堆塑各種人物、鳥獸、宮闕等,這件瓷器造型別致,圖案生動,釉色古樸渾厚,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瓶身刻畫的諸多人物,有的倒立,有的拿著笏板,有的對著宮闕跪拜,有的在喝酒,還有的在打獵,充分反映出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不同側(cè)面,為考索那時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與世俗理想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李林炎對自己的婺州窯藏品如數(shù)家珍:“我有一件宋代的螭龍梅瓶,它全身施黑釉,在瓶身有螭龍淺浮雕,光可鑒人,螭龍造型活潑靈動,躍躍欲飛,確屬婺州窯黑釉中的珍品。我還有一件宋代的黃褐釉瓜棱堆塑塔瓶。這個瓶釉色黃褐,與婺州窯常見的青釉大相徑庭,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
當(dāng)然,婺州窯只是李林炎古瓷收藏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他對其他精品陶瓷也是見精必收。如西周的幾何紋陶罐、東漢的人面紋雙耳罐、東漢的陶范等,都是他的至愛之物。值得一提的是一件刻花罌,它通體泛青,很有質(zhì)感,難得的是上有點彩銘文“大唐會昌四年”,有力地證明了它是唐代的遺物。
李林炎的古瓷收藏也是珍品多多,如清代粉彩花鳥瓶、清光緒官窯黃釉豆等,均器型完整、釉色明亮,看起來賞心悅目。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明初的玉壺春瓶,它大部青花,唯瓶頸處略帶紅色,色彩靈動,清新飄逸,是典型的釉里紅珍品。還有一件青花豆青釉的瓷瓶,高約55cm,器型較大,瓶身浮雕內(nèi)容為《西游記》中孫悟空智斗鐵扇公主的故事,其藝術(shù)性與趣味性兼具,讓人在賞玩之暇會心一笑。
豐富的藏品背后是李林炎艱辛的收藏經(jīng)歷。他回顧20多年的收藏之路,感慨頗多:“收藏真的是一門學(xué)問,不光是知識性的,而且有價值性。它可以讓你在研究藏品中獲得許多文史知識,也能讓你在收藏歷程中領(lǐng)悟人生道理。比如說在2000年,在我身上就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一天,有個與我比較熟悉的人給我?guī)硪患善,說是明初的青花扁瓶,要價30萬。我粗看一下,覺得東西沒錯,但為了謹慎起見,便與他約定說等專家過眼之后再付錢。對方為表誠意,答應(yīng)了我的要求。第二天,我拿著東西去找專家鑒定,專家仔細看了說是真東西。這一下我心里就有底了,馬上就把30萬付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到古玩市場去淘寶,卻看到一個與我剛買的這件一模一樣的扁瓶。這讓我很是驚訝,因為一般來說,在精品收藏中極少會出現(xiàn)完全相同的東西。于是回家之后,我開始細致琢磨研究那件扁瓶,才發(fā)現(xiàn)它是一件高仿品。這次經(jīng)歷雖然很慘痛,但是從中我也學(xué)到了很多,有了這個教訓(xùn),我后來再買瓷器,就考慮得更多了。”
鯨骨、鶴骨、蚌殼與象牙
李林炎收藏的最大特點是兼容并蓄,除了瓷器,他在古家具、字畫、民俗器物、雜項等收藏領(lǐng)域也是可圈可點。
為了收藏這些寶貝,李林炎歷經(jīng)辛苦,但有時也有意外的收獲。他笑著說,他曾經(jīng)撿過一個漏:“幾年前的一天,有個人給我打電話,說手上有個筆筒要賣。我一聽,馬上就趕過去了,一看東西,覺得不錯,便問他多少錢肯賣。那個人說,這個筆筒前幾天曾被一個人買走,現(xiàn)在又退給我了。我賣給他是500元,給你也500。就這樣,我以500元買了這個筆筒。實際上,原先那個買家之所以退貨,是想借機壓價。后來,我經(jīng)過查閱資料與請教專家,發(fā)現(xiàn)這件器物是清康熙年間的,市場價在5萬左右。”
撿漏只是偶然,大多數(shù)時候,李林炎都是腳踏實地地去收集藏品,日積月累,收獲漸豐。他的民俗器物藏品種類極多,林炎博物館的希圣堂仿佛就是古時一個大戶人家的住所:一張雕飾精美、做工細致的架子床貼墻而立,床前擺放著男士的皮靴和女子的皮鞋,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女鞋三寸有余,似能想見當(dāng)年女人纏足之苦。床邊依次列有鏤空雕花窗欞、洗臉架、案桌、石制香爐、三星高照貼金屏風(fēng)、竹編衣物簍、飯盒、衣柜等物,甚至還有專門放官帽和放朝珠的木箱,由此可見古人的生活是何等講究,他們對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真是無以復(fù)加。
古人的審美追求和藝術(shù)鑒賞力也同樣令今天的我們動容,李林炎的雜項藏品充分展示了這一點。如一件螭龍筆筒,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材質(zhì)卻是鯨魚的骨頭,獨特的質(zhì)料與優(yōu)美的構(gòu)圖疊加在一起,給人一種極為特別的感受。另有一個擺件,有棱有角,有空有實,于微細處雕琢三人松下弈棋的情景,真是鬼斧神工。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件東西的材質(zhì)竟是丹頂鶴的頭骨。還有用蚌殼連綴制成的雙層碗,顏色白如珠玉,做工精細入微,其精湛工藝恐令今人亦嘆不如。
象牙制品也是李林炎的收藏對象,他擁有一個長2.3m的猛犸象牙,是花巨資從美國購回的。這是4000年前的遺物,其價值可想而知。另外諸如象牙笏板、帶鉤等物,均小巧玲瓏,其藝術(shù)美感無法形容。
除此之外,李林炎還藏有一件清代的三角瓶,內(nèi)以玻璃制成,外鏤純銀,讓人不得不驚嘆古人的巧思。另有一件明代螭龍銅花瓶,瓶口飾以兩條螭龍,振鬣奮爪,直盤天際,極其威武有力,這也是李林炎最珍愛的藏品之一。其他如宋代的水晶帶鉤、元代的秤砣、明清時代的陶制香囊、紫砂硯臺、水盂、茶勺、刻花墨斗、黃楊木螭龍紋燈籠竿、民國時代的鼻煙壺、沉香碟、黃楊木眼鏡盒、名片盒等,都是高超絕妙、巧奪天工。
“興來獨自任盤桓”
李林炎藏有一幅吳廷康的真跡,為八分書,其中有一句寫道:“興來獨自任盤桓,琴也可玩、棋也可玩。”這句話正好是李林炎收藏境界的生動刻畫。李林炎笑著說,他現(xiàn)在已將公司的事物交由孩子打理,自己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林炎博物館,沒事就去看看藏品,隨興來去,不加拘束。
“隨興”,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很難。生活中,很多人要么是感覺到索然無味,沒有興致;要么是興致太高,弄得求樂反憂。李林炎卻能將興致把握得很好,心有所動,便與藏品無聲交流;心如不動,則專心看書研究,以求平靜。
李林炎的內(nèi)心能達到這種平和的狀態(tài),不能不說收藏于之裨益良多。正如他自己所說:“收藏已與我的生活不可分離,它就是我的人生。”
LI
LINYAN
“浙江當(dāng)代十大收藏家”暨“浙江民間收藏十大精品”
大型公眾推選活動專題宣傳
主辦單位: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 │ 承辦單位:浙江日報社 │ 支持單位: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當(dāng)代十大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