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一位藏友帶來幾片“絞胎”瓷片,絞胎罩、透明釉,從瓷片可以看出,胎體是由高嶺土胎泥和摻有一定高氧化鐵礦物的胎泥相絞,然后掛透明釉燒制而成。由于褐、白兩色泥料相絞、擠壓、拉伸而形成夾花,產(chǎn)生出多種紋理,如木理紋、羽毛紋、團(tuán)花紋、流水行云紋等,極為美麗。然而,據(jù)悉,絞胎、絞釉工藝在宋靖康之后就已失傳,到了清代“嘉道”年間,瓷器圖案上出現(xiàn)的均是仿木葉、大理石紋。因此,提醒藏友“絞胎”瓷整器不要輕易買入。
圖:絞胎瓷片
據(jù)介紹,“絞胎”瓷器作為我國古代瓷器裝飾工藝中特殊的品種,在唐代與唐三彩齊名,但“絞胎”瓷由于工藝復(fù)雜,制作難度大,其產(chǎn)品、產(chǎn)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到了元代以后就難覓蹤影了。時至今日,已失傳近千年。據(jù)資料統(tǒng)計,目前世界館藏的中國古代唐、宋、元不同時期的“絞胎”瓷器共有34件。因此,藏友提醒“絞胎”瓷整器不要輕易買入。
“絞胎”瓷又稱“攪胎”,起源于唐代,其形狀多為枕、瓶、香盒,存世完整器較少。據(jù)考古資料顯示,“絞胎”的發(fā)現(xiàn)幾乎與唐三彩同步,窯口也相同。唐代“絞胎”燒制和唐三彩相同,均以高嶺土做胎,因燒成溫度不同,胎色白中帶粉紅,大都施低溫黃釉、綠釉和三彩釉3種色調(diào),以黃釉居多,三彩釉最少,主要形狀有圓角長方枕、倭角長方枕、三彩釉長方枕。
“絞胎”瓷被譽(yù)為諸瓷之首,首先“絞胎”泥色有白、褐或白、黑兩色相絞,也有白、褐、黑三色相絞,不管那種方式相絞都十分精美。其次“絞胎”瓷,是以黃色、褐色、綠色釉為主體,稀薄部分為透明釉,從外觀可以直接看到兩色絞和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