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庫中國訊 我國陶瓷業(yè)歷史悠久,中國的英文名China即是最初瓷器傳入西方,“瓷”字的諧音。古代名窯頗多,不能一一介紹,只選與茶具關(guān)系密切的名窯,簡介于此。
1.越窯 該名稱最早見于唐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一詩,系對杭州灣南岸古越地青瓷窯場的總稱。其形成于漢代,經(jīng)三國、西晉,至晚唐五代達到全盛期,至北宋中葉衰落。中心產(chǎn)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區(qū),始終以生產(chǎn)青瓷為主,質(zhì)量上乘。陸羽《茶經(jīng)·四之器》中評述茶碗的質(zhì)量時寫道:“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也;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陸羽煮飲綠茶,故極推崇越瓷。
2.邢窯 在今河北內(nèi)丘、臨城一帶,唐代屬邢州,故名。該窯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產(chǎn)白瓷,質(zhì)地細膩,釉色潔白,曾被納為御用瓷器,一時與越窯青瓷齊名,世稱“南青北白”。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認為邢不如越,主要因為他飲用蒸青餅茶,若改用紅花比較,或要反映真實的茶湯色澤,則結(jié)果正好相反,所以兩者各有所長,關(guān)鍵在于與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因北宋屬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青瓷,是古代第一個官窯,又稱北宋官窯。釉色以天青為主,用石灰一堿釉燒制技術(shù),釉面多開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較薄。
4.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禹縣,此地唐宋時為鈞州所轄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燒制銅紅釉為主,還大量生產(chǎn)天藍、月白等乳濁釉瓷器,至今仍生產(chǎn)各種藝術(shù)瓷器。
5.定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北曲陽潤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時屬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燒制白瓷,五代有較大發(fā)展,白瓷釉層略顯綠色,流釉如淚痕。北宋后期創(chuàng)覆燒法,碗盤器物口沿無釉,稱為“芒口”。五代、北宋時期承燒部分宮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銘文。宋代除燒白瓷外,還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