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文博會第三天,市民期待的鑒寶活動終于到來。有民間收藏者專門從重慶趕來,凌晨四點就守候在鑒寶現(xiàn)場。但從鑒定的結(jié)果來看,有些藏家視如“掌上明珠”的“寶貝”,專家鑒定卻是“地攤貨”。央視鑒寶欄目資深專家宋海洋告誡收藏者,在收藏古玩時不要有投機心理。
藏家:凌晨四點排隊
昨天是文博會民間免費鑒寶的第一天,收藏者為了能讓自己的“寶貝”請專家過目一下,鑒定一下是真是假,凌晨四點便已在鑒寶現(xiàn)場排隊,有的甚至專程從外省趕過來。
“我和朋友為了讓專家鑒定一下‘寶貝’,專程從重慶趕到合肥。 ”來自重慶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今天早上四點就起來在這邊排隊了,為的是搶在前面鑒定。 ”張先生和他的朋友還因為誤把鑒寶的時間看成10月13號,在文博會開始前一天就過來了。
提及寶貝,有10多年收藏經(jīng)歷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帶來了四十件寶貝,但當(dāng)天只能一個人排一次隊鑒定一件東西,所以他決定鑒定他自認(rèn)為是明代的青花瓷,好在后來專家鑒定它是真品,不虛此行。
專家:沒發(fā)現(xiàn)好“寶貝”
“您這個是明中晚期的青花瓶,成對出現(xiàn),但你這個要配成一對很難;那時用來做嫁妝的,放在家里收藏很喜慶。 ”景德鎮(zhèn)陶瓷館副館長徐桃生告訴現(xiàn)場前來鑒寶的梅先生,這個青花瓶的功用主要是插花、放帽子之類的。
“這個值多少錢?”有點不甘心的梅先生追問道。“您這個是民窯,不太值錢,又因為是一個,所以只值2000元左右,您還是留著收藏吧。 ”徐桃生說道。
鑒定一個上午,有沒有什么“寶貝”讓專家印象深刻,專家大多回答沒有,即使有也是已經(jīng)破損的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姑娘拿的一只清朝的翡翠鐲,但可惜已經(jīng)摔破了,如果不壞,會有很高的價值。”寶玉石鑒定專家李家欣說道。
告誡:不要有投機心理
“我覺得民間收藏的方向是好的,但不要盲目。 ”宋海洋微笑著說,“在我看來,這些前來鑒定的東西,用我們北京的話說,大部分都是‘地攤貨’,也就是沒有什么價值。 ”
宋海洋告誡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看古玩的質(zhì)地,建議民間收藏家們千萬不要有投機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