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紫砂價值的認可和尊崇由來已久,明朝周高起言;“一壺重不數(shù)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康熙年間汪柯庭也有詩云:“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這些都足以見得歷來文人墨客都將紫砂視為價高之物。而以紫砂這種不可復(fù)制的原料制成的紫砂壺也備受世人喜愛,其獨特的氣理性能和樸雅兼俱的性質(zhì)而成為廣受世人推崇的收藏品。而談到紫砂壺,就不得不提及享有盛譽的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在我國乃至世界陶瓷藝術(shù)之林中獨樹一幟,是歷代宜興陶瓷制作者智慧的結(jié)晶,但更離不開大自然賦予的紫砂泥。在西方,如美國、意大利、英國、日本等陶瓷工業(yè)高度發(fā)達國家,早就有模仿燒制宜興紫砂的產(chǎn)品,但他們生產(chǎn)的“紅色陶器”其胎質(zhì)的物理性能、化學構(gòu)成及成型方式與宜興紫砂完全不同。我國本土雖然紅色陶土豐富,但因所產(chǎn)陶土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加上制壺技藝上的差距,都無法與宜興紫砂泥相提并論。即使在宜興,上好的紫砂泥也只能在丁蜀地區(qū)范圍內(nèi)的陶土礦中找到。因此,把宜興紫砂泥稱作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絕不言過其實。
圖: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泥是紫泥、綠泥(也稱本山綠泥)、紅泥(也稱朱砂泥)的總稱,分布在宜興的丁蜀地區(qū)。陶土的成因,屬內(nèi)陸湖泊及濱湖泥沼相沉積礦床,通過外力沉積成礦,最終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綠泥都產(chǎn)于甲泥礦中。甲泥是一種脊性粘土,紫紅色,色似鐵甲,故名“甲泥”。甲泥礦中甲泥儲量最多,紫泥、綠泥儲量較少,其中紫泥僅占總儲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個夾層,綠泥是紫泥夾層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巖中巖”之稱。上天賜予宜興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加之天資聰穎的宜興人世代相傳制壺技藝,最終成就了紫砂壺及紫砂制品在世界工藝品之林的高貴地位。
如今,收藏紫砂壺的不全是中老年人,而更多地出現(xiàn)了30-40歲的時尚白領(lǐng)的身影。買家越來越多,泥料越來越少,紫砂壺的身價也隨之不斷飆升。在這里,瓷庫專家建議:想投資紫砂壺的買家最好不要買十幾元的地攤促銷貨,因為說不定買來的根本不是紫砂做的茶壺。此外,還需花時間多學學紫砂壺的知識。比如天然紫砂泥有紅泥、紫泥、調(diào)砂泥等。因為材質(zhì)、顏色等都會決定紫砂壺的價位高低,而如果壺上有藝術(shù)大師留下的字畫、印章等,自然附加值更會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