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苑新藝,景德明珠”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為著名陶瓷藝術家、“古雅彩”創(chuàng)始人程元璋先生的題詞。然而物存人去,程元璋先生于去年十一月永遠放下了他摯愛的畫筆,一顆為陶瓷藝術而跳動的心臟平靜了。我與先生是于1997年秋天相識的,由相識到相知,成為忘年之交。我不僅仰慕他的藝術才華,更敬仰他的高尚品德,因此腦海中常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懷念與崇敬之情,于是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際便情不自禁地寫此緬懷他的文章。
兼得天賦與勤奮,鑄就深厚書畫功力
任何藝術家的成長都必須具有天賦與勤奮兩個要素。程元璋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這個真理。程元璋先生1938年7月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商人家中,從七歲開始就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家里希望他學而優(yōu)則仕,或是子承父業(yè)經商。讀書之外,他就迷戀寫字與繪畫,為此沒少受到父親的責難,他對家中一本芥子園畫譜愛不釋手,心臨手摹,無師自通,將畫譜中的畫臨摹得惟妙惟肖,父親看他確有一份天賦,認為人各有志,就默認他走自己的路。
人生的路總是曲折的,因種種原因,1954年程元璋高中未畢業(yè),迫于生計去景德鎮(zhèn)瓷廠打工謀生,然而造化弄人,在瓷廠打工看到陶藝人在陶瓷上繪畫寫字,又誘發(fā)了他繪畫寫字的興趣,打工之余他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工人寫字繪畫。他每天不顧打工的艱辛,堅持學習繪畫和書法,技藝日益長進。
機會終于來臨,1956年陶瓷學院向社會招生,這一消息對他來說是喜從天降,他報名參加了考試,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被錄取到陶瓷學院美術系學習,不知是命運的眷顧讓他心想事成,還是上帝垂青陶瓷,讓瓷苑增添了一名奇才,為古雅彩的誕生播下了一粒種子。
畢業(yè)后分配到景德鎮(zhèn)輕工業(yè)部陶瓷科學研究所資料室工作,在資料室,看到那浩瀚的陶瓷繪畫資料,猶如進入了陶瓷藝術的寶庫,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程元璋轉變了想法,認為在資料室對學習知識、開拓視野、打牢理論基礎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在藝術的道路上探索跋涉攀登,不斷邁向光輝的頂點。
1970年,挨了兩年批斗的程元璋被安排到宇宙瓷廠進行勞動改造,從事拉大板車運送瓷器的苦力活,他作為勞改對象,被剝奪了從事陶瓷藝術的權利,但他沒有怨天尤人,自甘墮落,心中對藝術的摯愛從未泯滅,對書畫的練習和創(chuàng)作從未間斷,只是時間、場合和形式不同。1976年,程元璋沉冤昭雪,廠領導把他安排在研究室工作,十年面壁,十年期待,他的藝術才華和創(chuàng)作熱情噴薄而出,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包含山水、人物、花鳥,表現手法多樣,青花、粉彩、顏色釉都畫得得心應手。
執(zhí)著理想與追求,開創(chuàng)古雅彩新藝
程元璋先生在陶瓷藝術上始終有“藝不驚人誓不休”的執(zhí)著追求,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以吹盡黃沙始到金的精神在瓷苑上耕耘,終于讓瓷苑綻放了一朵艷麗的奇葩——古雅彩,與粉彩、青花、玲瓏、顏色釉并列為“五朵金花”。
面對陶瓷藝術傳統的技法,他感到工藝裝飾性強,而文化內涵不足,與中國文人畫融合不夠,如果能把古代中國畫意境用陶瓷表達出來,那將使陶瓷藝術表現出更大的藝術審美魅力。他的這種想法源于他的國學功底和古典音樂的啟發(fā)。他從小喜歡學習詩詞歌賦,喜歡吹簫和拉二胡,經常邊聽古典音樂邊背詩詞,那種詩情畫意浮現于腦海,激發(fā)了他的藝術靈感和把古畫的風格搬到陶瓷上的創(chuàng)作欲望。
于是程元璋撲下身子,專心致志地創(chuàng)作。當別的藝術家利用改革開放帶來的藝術春天,在創(chuàng)作作品,創(chuàng)造財富的時候,在利用各種機會評職稱爭榮譽的時候,程元璋卻在閉關求新,他封閉自己,在忍受物質生活的貧困,在遠離名利場上的誘惑,在承受失敗的痛苦——為陶瓷藝術而奮斗。
執(zhí)著、開拓、創(chuàng)新,程元璋先生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一幅古代名畫終于搬到陶瓷上了,面對成功他并沒有因此而欣喜若狂,因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承受失敗的痛苦已經太多了,心態(tài)已經平靜了。面對新作品他和他的夫人認為作品具有古色、古香、古韻之美,便取名為“古雅彩”。
1994年5月9日——15日,程元璋開創(chuàng)的“古雅彩”陶瓷美術作品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的作品二十四件,有瓷板、瓷盤、瓷瓶,畫面有山水、人物、花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先后兩次蒞臨展廳參觀,并給予了高度評價,還興致勃勃地捧著一塊古雅彩人物畫瓷盤與作者及其從事美術工作的兩個女兒、展廳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并揮毫題寫“古雅彩:瓷苑新藝,景德明珠”。
程元璋一鳴驚人,在享受著榮譽和鮮花的背后,也不知經受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磨難,“古雅彩”是用心血和汗水,甚至是眼淚澆灌孕育的陶瓷藝術的奇葩,上帝是公平的,只有具有犧牲精神和執(zhí)著理想追求的人才能享受成功的殊榮。
堅守淡泊與寧靜,登上陶瓷藝術巔峰
“古雅彩”的發(fā)明不僅是對程元璋先生深厚的藝術功底的見證,更是對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思想境界的褒獎。他的天賦、勤奮、經歷、修養(yǎng)等元素組成了程元璋符號——古雅彩,因此被人們稱為“晚成居士”。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程元璋先生正是經歷了生與死的磨難,感受了人情冷暖與世態(tài)炎涼的痛苦,才達到了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因此,在人們看來,現在是一個很浮躁的時代,在眼前利益的發(fā)酵下催生了許多快餐文化,急功近利的藝術家比比皆是的現實中。而程元璋的心卻處之若素,面對金錢、名譽表現了一個偉大藝術家應有的情懷。而對陶瓷藝術卻始終保持著神圣和虔誠的敬畏,這就是他登上藝術巔峰的精神內核。
他對待名譽也是清淡如水。我曾經問他:您為什么不去參評“大師”呢?他說人家為名利奔波,我并不反對,但我不會把精力放在這個上面,如果藝術家完全被名譽、金錢腐蝕,不僅是藝術家的悲哀,也是藝術的悲哀。工藝美術大師作為一種榮譽是由評委評出的,真正的藝術大師是由歷史和人民評出的。因此我沒有把心放在評職稱上,我的作品水準的高低,應該讓歷史來評價。他為人處世極為低調,正是這種淡泊名利的態(tài)度才使他少一份名利的擾擾,多了一份寧靜的心境去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程元璋始終堅守心靈的一片凈土,他不樂于與官員打交道,沽名釣譽,也不樂于同商人打交道,炒作身價。程元璋的頭上雖然沒有大師的光環(huán),但他作品的藝術魅力不會被職稱的世俗塵埃所掩埋,是金子就會發(fā)光的。所有見到他的作品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美得令人陶醉。程元璋秉持的藝術理念是:一個好的藝術家,一件好的藝術品就要帶給人美的享受,這是藝術的最高法則。他把它作為畢生的實踐與追求的理想。他的一生歷經滄桑,也光彩奪目。程元璋的“古雅彩”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將與日俱增,他的名字將同“古雅彩”一起被人們永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