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國內動態(tài)>>工藝陶瓷>>|
“中國天宮瓶”誕生記

發(fā)布:2011-12-16 11:11:52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天宮瓶全貌

 

天宮瓶全貌

就在天宮一號發(fā)射任務的籌備過程中,一項歷時一年半,參與人數達數百人,網羅了中國久負盛名的創(chuàng)意團隊、設計團隊和制造團隊的文化工程也適時啟動,這就是“中國天宮文化工程”運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華,詮釋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載人航天科技,并通過獨具中國特色的載體來傳播中國的載人航天文化。

天宮瓶全貌


精巧的瓶口設計

  文化工程構想藝術與航天的邂逅

  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完成首次交會對接的次日,記者帶著“中國天宮瓶”的諸多問題,采訪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相關領導,以及“中國天宮瓶”的項目策劃人員。

  據了解,多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狠抓工程研制建設和任務準備工作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對載人航天文化的思考、梳理和總結。而參加工程研制建設和試驗任務的各個單位,也都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工作不斷發(fā)展,形成了許多認識和實踐方面的成果。較為直觀的,就是其組織創(chuàng)作的各類文藝作品、設計制作的相關紀念物品、組織開展的各種科普教育活動等等,持續(xù)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如果說,工程早期由于當時所處的技術水平、任務成果和認識程度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積累,使得載人航天工程還不具備形成系統(tǒng)的文化層面的成果,那么,隨著近年來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和跨越,載人航天精神的大力傳播和弘揚以及載人航天隊伍英雄群體的不斷涌現,讓載人航天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具備了現實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去年中央批準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立項實施,今明兩年的三次交會對接任務將使我國突破和掌握載人航天三大基本技術,整個載人航天工程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呈現出來。公眾對于載人航天知識和信息的需求及理解相比以前大大增加,迫切需要在工程文化的高度上加以系統(tǒng)思考并做全方位的展現。同時,今年9月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強國戰(zhàn)略目標,對工程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這些,都給載人航天工程提出了一個緊迫而又嚴肅的課題,就是如何在國家文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下統(tǒng)一行動,在自身取得一個又一個科學技術里程碑的同時,更多考慮文化層面的深層次因素,更多整合社會各類文化資源,更多探索符合工程形象的方法手段,把載人航天高科技的理念和成就通過豐富多彩的方式傳達給社會公眾,從而達到宣傳載人航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根本目的。

  黨和國家關于文化建設發(fā)展的目標任務和載人航天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大批能夠具備突出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加以推動和促進,而“中國天宮瓶工程”之所以能夠形成策劃、設計并取得突破,正是得益于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載人航天文化建設是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份,而付諸創(chuàng)作“中國天宮瓶”的行動,正是載人航天文化建設發(fā)展的趨勢所然。

  據介紹,“中國天宮瓶”的項目設想,伴隨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研制而產生,此后的設計與制作也與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緊緊相隨,步步緊跟,完全圍繞著天宮一號緊張地進行。按照最初的設想,就是要通過這樣一件作品,來體現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理念、核心價值觀、精神、制度、成就等文化內涵,消除大多數人眼中對飛行器、運載火箭等航天產品“冷冰冰”、“遠距離”等感受,用文化的元素來抒發(fā)人類對“天宮”的美好向往和贊喻。可以說,“中國天宮瓶”嘗試的,是記載載人航天里程碑事件、刻畫載人航天偉大精神、反映工程隊伍精神風貌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載人航天文化建設的一次創(chuàng)新。

  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思考和介紹,讓筆者感受頗深。

  第一,首先要找到文化與科技有機融合的最好方式。目前來看,比較成熟的紀念品一般就是郵品、航天產品模型以及紀念幣等,利用其它形式來詮釋紀念意義的不是很多。經過反復討論和磨合,最終確定運用陶瓷這個中國古老的藝術產品承載載人航天高科技題材的內涵。這種方式是第一次,是非常關鍵和基礎的一步,意義重大。

  第二,要明確以何種形式和哪些元素才能完美地反映載人航天內涵。這個屬于具體的藝術創(chuàng)作范疇,包括策劃、創(chuàng)意、設計以及工藝制作等。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最終確定了以航天器外觀為藍本進行抽象和唯美化的設計,再運用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的繪畫、書法與紋飾等文化元素來詮釋載人航天文化內涵,使得最終產品產生震撼效果。

  第三,要克服試制和攻關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對于工藝美術大師來說,做傳統(tǒng)器型得心應手,但是面對源自航天器的現代藝術造型, 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就如載人航天工程上常說的設計與生產工藝要緊密結合。在制作過程中,推陳出新的設計方案直接給生產制作領域的工藝美術大師們帶來了很多待突破的難題�;剡^頭來看,中國天宮瓶確實突破了很多工藝難關,甚至每一筆每一畫都有讓人覺得非常難忘之處。

  第四,在文化精品產業(yè)發(fā)展的組織形式上要有新的思路和突破。大的方面講,需要有全社會的共同支持和努力,需要文化市場各種要素的有機結合與融合,需要對文化精品和商品作出科學合理的理解和界定。具體到這個項目上,就是要有一批詩書畫名家、教授、工藝美術大師以及藝術機構和企業(yè)參與,這些熱愛中國文化藝術又特別熱衷于載人航天的群體同時加入至關重要。

  第五,要有更加嚴格的檢驗標準和目標預期。中國天宮瓶的每一個細節(jié)表現不但要符合設計要求,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在整體布局及色彩的搭配上都應有嚴格的標準;不僅要滿足現在人們的觀賞和收藏需求,而且要有“讓它成為幾百年后的貴重文物”這樣一個遠大目標。這和完成載人航天任務的目標標準是一致的,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與中國載人航天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和精神相匹配。

  隨后,對于中國天宮瓶的總設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我國著名設計師馬剛的采訪,則使“中國天宮瓶”的設計思路與內涵進一步清晰展現出來。

  “要完成這一項具有重大歷史使命,而且曠日持久、耗資不菲的航天文化工程,絕非易事。如果不能喚起全國人民的共鳴,對參與者和航天人來說都會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中國天宮瓶如果研制成功,不僅會成為中國航天文化藝術領域文化精品的新標桿,而且還將成為中央美院設計團隊、中國陶瓷行業(yè)的代表作之一。”

  從一個設計師的角度看中國瓷器,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古代瓷器。宋元明清,皆有其代表作。但到了近現代,鮮有能數得上的名瓷。所以,當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和載人航天主管部門找到馬剛,共同確定了中國天宮瓶要“以傳世為目標,以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傳播載人航天文化為根本,同時融合傳統(tǒng)與現代”的創(chuàng)作思路,以及文化藝術與載人航天共同的理念突破與跨越,他接受了這個設計任務。

  有了這樣一致的思路和理念,“中國天宮瓶”的設計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科技與文化、現代與傳統(tǒng)、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更高要求。“細節(jié)的精益求精極大地升華了"中國天宮瓶"的藝術價值,而"中國天宮瓶"的另一重要價值,則是完美地體現中國的航天文化和成就。”總設計師馬剛對記者說,“從深層次來說,"中國天宮瓶"將是現代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得非常好的代表,因此無論是在策劃、設計,還是在試制過程中,我們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求精益求精、認真負責,像仙鶴在畫面中的姿態(tài)、具體位置的最終確定,線條的粗細長短,空間架構,以及精神理念等等,沒有一個細節(jié)不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完成。”

  “中國天宮瓶”的設計制作開始了一次重要嘗試。作為一個開路先鋒,既有過去成就的積累和結晶,也是將來發(fā)展的一個開端;未來載人航天文化建設的目光,將從這里投向更深更廣的前方。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能風雨兼程。接下來留給“中國天宮瓶”創(chuàng)作團隊的,是艱難的使命。

天宮瓶全貌


鐫刻在瓶身上的祥云圖案

  方案初成設計元素的結晶

  根據任務安排,2010年5月,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和工藝大師,在湖南醴陵等陶瓷基地開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陶瓷藝術品”的設計、實驗、試制等工作,半年內先后制作出十種器形、三十多個畫面的作品共三百余件,其中兩款傳統(tǒng)風格的樣品得到基本認可。

  2010年底主管部門及專家團隊建議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與載人航天科技和載人航天精神相匹配的傳世百年精品中國天宮瓶。擔綱此項重要設計工作的是以中央美術學院馬剛和李志宏為首的團隊,這個團隊在過去幾年里,設計了包括奧運會、世博會、中國高鐵、虎年生肖、明清家具郵票等眾多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文化符號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但是,要運用陶瓷藝術表達載人航天的科技與文化成就的設計方案,不僅是這個團隊,就是在全世界也從未有人涉及過。某種程度上,馬教授及其團隊以藝術的視角和獨特的眼光審視載人航天領域,也是其設計方案脫穎而出和獨具匠心的源泉之一。

  馬剛及其團隊,幾次實地參觀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研制產品,幾赴釉下五彩發(fā)源地湖南醴陵考察制作工藝,經過2個多月的調研,在加深了解中國瓷器技法(如釉下五彩汾水)的基礎上,探尋將航天科技、航天文化、傳統(tǒng)書畫、現代藝術與瓷器相結合的可行性。經過艱苦的藝術創(chuàng)作,于2011年2月形成了中國天宮瓶的設計方案。

  取形于“天宮一號”的造型,吸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蘊含航天科技與精神的現代畫面,全新創(chuàng)作的現代五彩云紋,翩翩起舞的十二只仙鶴……種種細節(jié),成就了堪稱精絕的上乘之作�?催^設計方案的業(yè)內人士表示,如果方案能夠實現,這不僅開創(chuàng)了一個瓷器設計的高峰,也將是瓷器創(chuàng)作的一個突破。

  一個馬剛沒有提到,但后來被證實的結論是,不僅設計方案推陳出新,其給瓷器生產制作所帶來的革新力量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師和專家們大多在從事傳統(tǒng)瓷器的研究,并不是特別關注現代瓷器深度研發(fā)的事情。中國天宮瓶的成功,一定會突破瓷器傳統(tǒng)的設計和制作套路,對釉下五彩未來的創(chuàng)新也具有指導意義。”

  獨特的設計方案給初期的研制帶來了許多困難,這項獲得了一致好評的方案在器型制作、繪制、汾水、燒制上均陷入了困境。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先后在幾個城市的多家陶瓷生產企業(yè)尋找制作合作伙伴,盡管這些當地的陶瓷領軍企業(yè)一開始都充滿熱情,并且信心十足地接單,但是仔細研究過設計方案后卻都紛紛搖頭,表示無法按設計要求完成制作任務。

  隨著“天宮一號”發(fā)射的日益臨近,留給“中國天宮瓶”的時間不斷減少,如果不能趕在天宮一號發(fā)射之前將其創(chuàng)作出來,其意義會大打折扣。于是,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決定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地在湖南醴陵選擇五家釉下五彩瓷生產企業(yè)同時試制,并派人長期駐扎醴陵。

  湖南醴陵是一個人口僅20萬的名城,素有“英才輩出”之美譽。包括李立三、左權、耿飚、宋時輪、程潛和陳明仁在內的革命先驅皆出于此。而讓醴陵更負盛名的文化符號,就是醴陵的瓷器。在醴陵陶瓷史上,“釉下五彩”是一個熔鑄著醴陵陶瓷輝煌的字眼。一百多年前,設在醴陵的湖南瓷業(yè)學堂通過創(chuàng)制五種高火性釉下顏料,在傳統(tǒng)青花妝飾的基礎上,生產出了全世界首批釉下五彩瓷。釉下五彩瓷問世后,以其瓷質細膩、畫工精美、五彩繽紛、清雅明快、無鉛毒、永不褪色等特點,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成為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又一個新成就。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雙禽瓷瓶和貴州茅臺酒同獲最高榮譽,為中國贏回了兩枚金牌獎章。“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醴陵瓷從此名揚天下,“天下名瓷出醴陵”的美譽不脛而走。作為全國三大古“瓷都”之一,醴陵陶瓷一直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解放后生產工藝日益進步,產品質量得到業(yè)界公認,六七十年代的“毛瓷”就聲譽鵲起。之后,醴陵釉下彩瓷又多次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出訪禮品走出國門,成為收藏精品,為瓷器故鄉(xiāng)中國爭得了美名。

  國瓷的歷史及文化底蘊,讓主管部門、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和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共同決定將中國天宮瓶的制作地選在醴陵。

  經過2個月的試制后,有三家企業(yè)拿出了“中國天宮瓶”的試制樣品。但是,遠遠沒有達到設計要求。隨后,三家企業(yè)均表示無法完成,不愿繼續(xù)進行下去,其中一家總經理甚至無奈地說:“就是給再多的錢也做不出這樣一件來”。這三家企業(yè)的最后評估結果是,研制成功的可能性僅為百分之一。

  對于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簡一平來說,這無異于晴天霹靂。但他也深知,但凡做一件可以傳承的藝術品,都要經歷或多或少的艱難。接受采訪時,簡一平坦言那段時間的煎熬非常痛苦。好在那段時間他關注到了喬布斯。“能把蘋果手機做成藝術品,喬布斯的精神值得學習。”一定程度上,精益求精和鍥而不舍,也成了簡一平研發(fā)中國天宮瓶的目標與動力。

  經過一個多月的尋找和洽談,一線曙光終于出現。在最為關鍵的時期,對航天充滿向往和熱愛的湖南元詔瓷業(yè)有限公司挺身而出:“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也愿意接受!”消息傳到到北京,對于久候的主管部門和設計團隊來說,堪稱巨大的喜訊。

  實際上,與其說是作為釉下五彩骨干企業(yè)的元詔瓷業(yè)對制瓷工藝的一次攻堅,毋寧說是源于馬剛、簡一平等人對航天文化的熱愛感動了他們。最終,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中央美院馬剛團隊與元詔瓷業(yè)一起,開啟了一次藝術攻堅戰(zhàn)役。隨后,總設計馬剛馬上派首席設計師李志宏等奔赴醴陵指導,并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輔導。中國載人航天主管部門的同志也親臨湖南進行調研,期望能在天宮一號發(fā)射之時,為全國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天宮瓶全貌


瓶底設計

  攻關戰(zhàn)役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第一次湖南考察,馬剛就已經開始在醴陵物色高端瓷業(yè)生產廠家和藝術大師,希望能將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的輝煌歷史時刻,通過醴陵釉下五彩加以呈現和詮釋。在馬剛心里,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中國傳統(tǒng)藝術、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突破融合為一”。

  “方案中的畫面,已經超出了既有醴陵繪瓷工藝的限度。從器型到細密的云紋,再到畫面中大面積的地球藍、太空藍,我們都無法完成!”實際上,這種答復的畫外音是,方案的難度和所需的時間、研發(fā)成本,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調動從設計到研發(fā),從大量試制再到標準制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力量,而且最終能否成功都是未知數。

  面臨自己的方案不能實現的答復,馬剛備感焦慮。此前,他已經調研了眾多的瓷器廠家,在團隊內部已經形成了共識,如果能用傳統(tǒng)的釉下五彩來實現中國天宮瓶的設計理念,對于中國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和現代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新,都是一次難得的探索機會。

  “即使是靠現有的訂單,我們都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但馬剛的方案在設計上與工藝上對釉下五彩帶來的全新挑戰(zhàn)和體驗,促使我們難以拒絕。”元詔瓷業(yè)接受這個從經驗上和理論上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后這樣思考。隨即,一場攻關戰(zhàn)役即告開始。包括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在內的數十人的攻關隊伍立刻就位,以盡快完成中國天宮瓶這件工藝與藝術的至臻之作。

  八十五歲高齡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日銘說:“對一款作品組織如此高規(guī)格的研發(fā)團隊,不僅在元詔瓷業(yè)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在醴陵釉下五彩的歷史上也罕見。”走進元詔瓷業(yè)的一間工作室,五張辦公桌,清一色干凈的白大褂,十幾個工作人員聚精會神地進行著繪瓷工作。在一位工作人員手中擎舉著的瓶身上,一只栩栩如生的仙鶴就要繪制完成。她揉了揉疲憊的眼睛,用毛筆蘸一下粉彩,繼續(xù)描繪。細心的人會發(fā)現,每張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具有消除疲勞作用的眼藥水。這是8月中旬的一天,中國天宮瓶的創(chuàng)作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記者的造訪,并沒有打亂匠師們的工作節(jié)奏,甚至在觀摩的一段時間里,他們都沒有抬頭看一眼誰在身后。對于這些已經奮戰(zhàn)了數月之久的工藝師傅來說,時間意味著一切。工作室的墻上,是用水筆寫著的每道工序的最遲完成日期。

  “中國天宮瓶一定不能晚于天宮一號的成功發(fā)射”。在黑板的最后一行,一句儼然軍令狀的突出字體,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巨大的挑戰(zhàn)已經撥緊了每個人的神經,盡管最后的發(fā)射日期還未確定,但天宮一號已如箭在弦上。中國航天文化的結晶中國天宮瓶究竟能否按期完成?能否與天宮一號共同記載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新篇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方案的優(yōu)越并不代表最終的作品能盡如人意。工期的不確定和諸多的背景因素,也決定著中國天宮瓶的價值。不管是總設計師馬剛和他的團隊,還是奮戰(zhàn)在研制一線的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和醴陵瓷業(yè)的精英,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實是:如果不能在天宮一號發(fā)射之前完成技術攻關,那么中國天宮瓶的歷史意義將大打折扣。與天宮一號發(fā)射緊緊相隨的“中國天宮瓶”工程,已經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包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等眾多機構與個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投入其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過去陶瓷研制所難以想象的。加班加點對于設計者與研制者而言,早已經是常態(tài)。經過多輪修改提升的設計方案與令眾多瓷器生產大廠望而卻步的工藝難度,使中國天宮瓶的研制,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它的成功與否,代表的不僅是醴陵釉下五彩工藝能否實現世紀突破,也決定中國現代瓷器藝術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能否成功,并得到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認可。

  就在這個期間,為了確保天宮一號的成功發(fā)射,9月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原定于8月中下旬發(fā)射的天宮一號調整至9月下旬。這對于苦苦鏖戰(zhàn)的中國天宮瓶研制工作來說,無疑是件利好消息。因為緊鑼密鼓進行著的研制工作盡管屢有突破,但趕在八月底之前完成徹底的技術攻關已經幾無可能。事后,馬剛坦言,天宮一號發(fā)射的延期,的確給“中國天宮瓶”的全面技術攻關帶來了一絲希望。

  9月5日、10日和20日,三批階段性成果的“中國天宮瓶”分別放在了總設計師馬剛的工作臺上,這也是近百名設計人員與研發(fā)人員奮戰(zhàn)了一年多的戰(zhàn)斗成果,中國瓷器史有可能因此而翻開新的一頁。

  “翱翔的仙鶴栩栩如生,天宮畫面美輪美奐,高超的汾水工藝,前所未見的器型……”看著自己設計的作品,這一切都讓馬剛喜在心頭。突然,馬剛的視線定格在了祥云與太空的畫面上:紋理與設計方案相比略微顯粗,太空藍亦有些許失真。對于奮戰(zhàn)了幾百個日夜的設計者而言,這一點小小的瑕疵究竟意味著什么,或許只有設計者內心明白。

  接受記者采訪時馬剛表示,中國天宮瓶的設計圖中難點之一便是“現代五彩云紋”,細密的云紋通過肉眼分辨尚有困難,更何況是采用全手工繪制。而大面積的地球藍、太空藍,也是畫面渾然天成的極其重要的因素。馬剛眼里的兩大難點,即中國天宮瓶的最為搶眼之處,在成型樣品上的呈現并不盡如人意。

  “或許在外人看來,樣品已經合格,并足以和現有的釉下五彩精品媲美。但在精益求精的設計者眼里,部分細節(jié)的差強人意仍等同于失敗。”馬剛說。幾千里之外的醴陵制作團隊也抱有同樣的想法。最后的決策是:繼續(xù)攻關,寧可延期,也不讓“半成品”問世。他們再開動員會、全體人員團結一致,責任分工到每一個細節(jié),首席設計師李志宏再到制作第一線解決問題。

  創(chuàng)作者們給中國天宮瓶的定位是“劃時代的傳承百年瓷”,中國天宮瓶的內涵之豐富可想而知。

  對于具有悠久歷史與文化底蘊的醴陵瓷業(yè),中國天宮瓶無疑是一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幾乎沒有一項工程完成得如此艱難。如果說此前醴陵瓷業(yè)研制大多是由工藝美術大師主要完成,那么處于最后攻堅中的中國天宮瓶,則是由多位高年資的器型制作師、工藝美術師、高級燒制師傅以及陶瓷藝術大師等百余人的團隊共同來完成,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選擇最優(yōu)秀的人,多位藝術大師和員工放棄了休假時間,從早到晚奮戰(zhàn)在車間第一線。

  時間已經被精確到小時來計算。而他們等待的,正是中國天宮瓶最終破繭而生的輝煌時刻。

天宮瓶全貌


圈足設計

  “中國天宮瓶”問世瓷器藝術的新巔峰

  9月28日這一天,對于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航天人來說,又是一個忙碌的日子。因為第二天,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將發(fā)射升空,發(fā)射前事無巨細的籌備工作和航天人內心無比期待的心情,都讓他們繃緊了神經。

  同一天,湖南醴陵元詔瓷業(yè)的工廠里,也同樣是熱火朝天的忙碌場面。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著30余件最新一批的中國天宮瓶樣品的問世。因為按照中國天宮瓶“傳世百年”的目標要求,此前的五百多件樣品均被摒棄,無論是以馬剛領銜的設計團隊,還是精英匯集的數百人制作團隊,都期盼在這一批樣品中火中取寶,有“堪稱完美的作品”誕生。

  緊張的氣氛環(huán)繞在湖南醴陵的上空,也環(huán)繞在北京策劃、設計團隊的周圍。經過1380度的高溫燒煉,在全體員工熱切的注視下,30余件作品緩緩出爐�?上驳氖牵袃杉摲f而出,符合設計要求。元詔瓷業(yè)沸騰了,兩百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這是一份期待已久的滿意答卷。

  很快,兩件樣品馬上包裝好,搭乘當日下午16點長沙飛北京的航班,送到中央美術學院和載人航天主管部門。作為中國天宮瓶的總設計師,中國天宮瓶在路上的這幾個小時,馬剛比任何人都心急如焚。因為,此時距天宮一號預定發(fā)射時間只有20多個小時。

  晚上19點30分左右,兩件樣品終于從首都機場直接送到了總設計師面前,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檢驗,頗為嚴肅的馬剛終于露出了微笑。這種微笑,只有他的設計團隊才能充分理解:每當一件設計方案得到完美實現的時候,他們才會看到馬剛這樣的表情。

  “合格,馬上送到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轉送主管部門驗收!”馬剛大聲對助手說。9月28日晚22時許,主管部門在發(fā)射前的百忙之中取走了這兩件非常特殊的樣品。9月29日上午,經主管部門和專家驗收,中國天宮瓶研制成功,圓滿完成試制任務。消息傳來,“中國天宮瓶”的研發(fā)團隊和湖南醴陵制作基地全體人員有著更為刻骨銘心的欣快,如釋重負,歡慶鼓舞!

  當晚,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fā)射圓滿成功,全國人民歡呼雀躍!“中國天宮瓶”研發(fā)團隊的每個人都有著更為深刻和特別的感受,他們的工作與天宮一號任務同步,成果與之息息相關。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是偉大的中國載人航天科技和精神每天支撐著這只團隊前進,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

  覽視中國天宮瓶,無法不為凝結其上的中國元素而振奮。

  中國天宮

扶欄漠畔,

冀望凌霄箭。

又是千軍齊奮戰(zhàn),

托舉“天宮”高炫。

信步星際遨游,

長歌飛縱九州,

待與神舟結侶,

華夏更現風流。

  這首《清平樂?中國天宮》,是由工程主管部門的同志起草、我國著名詞作家閆肅修改的集體創(chuàng)作作品,由前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書寫,銘記著中國人傲然巡視宇宙的自豪之情。這幅聚力集智的作品,最終通過釉下五彩汾水工藝,形諸“中國天宮瓶”之上。

  從中國天宮瓶的誕生階段來看,似乎每一個節(jié)點,都伴隨著一次重大的航天突破:研制過程中,天宮一號籌備發(fā)射;9月29日研制成功通過驗收時,天宮一號正蓄勢待發(fā),并于當晚成功發(fā)射;11月1日,神舟八號發(fā)射成功時,傳來主管部門和多個藝術機構的高度贊譽;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首次交會對接時,一次遍邀業(yè)界名家的“中國天宮瓶研討會”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實際上,這種與重大航天事業(yè)進步相吻合的趨勢,仍在延續(xù)。

  11月16日,也就是神八返回艙返回的前一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陶瓷藝術品—中國天宮瓶研討會”在古城長沙隆重舉行,與會者均為業(yè)界的重量級專家。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寧,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人中、李日銘、唐錫懷,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田申,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藝術文化研究專家劉放年,湖南陶瓷研究所研究員彭毅等眾多名家均對中國天宮瓶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天宮瓶全貌

五彩云紋細節(jié)

  聚力集智一項眾志成城的事業(yè)

  天宮一號發(fā)射時,馬剛教授、簡一平主任獲邀到酒泉中心觀看發(fā)射,身臨其境地體驗了一次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輝煌。“那一刻,作為炎黃子孫,自豪感油然而生。”馬剛接受采訪時表示,那一刻他才真正體會到那么多人,那么多團隊做一件事情的榮耀感,也深感中國天宮瓶任務的重要性。

  11月21日,神舟八號返回艙開艙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在開艙儀式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文寶宣布 “中國天宮瓶”正式發(fā)布,并宣布“為了紀念這件作品的問世,我們將把第0921號作品,以及在神舟八號飛船上搭載的設計圖稿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隨神舟八號返回的,還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專門為“中國天宮瓶”制作的相對應的搭載證物。就在這次發(fā)布儀式上,總設計師馬剛和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簡一平主任為“中國天宮瓶”正式揭幕。揭開紅蓋頭的一剎那,“中國天宮瓶”的真容令全場“驚艷”:鎂光燈不停閃爍,贊嘆聲此起彼伏……包括總裝備部副部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牛紅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和楊利偉,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徐延豪、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韓永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等二百余人及各大媒體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隨后的幾天里,全國各大通訊社和報紙、電視臺、電臺、網站,以及港澳臺地區(qū)和海外的多家媒體對“中國天宮瓶”的正式問世進行了集中報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一項凝聚航天文化的偉大工程,一件足以傳世的現代瓷器精品,在數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后終于得以問世,參與其中的人員欣喜之情自然難以言表。因為從方案最初策劃時就已經明確了“傳世百年”的理念,所以,“中國天宮瓶”項目團隊都希望達到收藏乃至珍藏的級別,通過這個瓷器來流芳百世,進而將中國載人航天成就和精神流傳百年。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則凝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領導、科學家、航天英雄以及國家級的創(chuàng)意、設計、制作的精英和機構太多的心血, 還得到了很多熱心關注中國載人航天的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最終才誕生出這個足以用“驚艷”來形容的作品。

  來自主管部門的評價意見是:看過中國天宮瓶之后,都覺得在創(chuàng)新角度上眼前一亮。盡管此前也都看過作品的設計稿和效果圖,但沒有想到制成的樣品會如此漂亮。尤其對于航天人而言,仿飛行器造型的中國天宮瓶給人帶來的感覺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同時,也希望全社會能夠理解、認識、挖掘這個產品的內涵。

  一個不得不再次提到的機構是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從始至終負責中國天宮瓶研制全過程,不但任務和責任重大,而且在前期調研、研發(fā)和試制方面的投入達到數百萬元。眾所周知,精品瓷器除了優(yōu)秀的策劃、新穎的創(chuàng)意和完美的設計,創(chuàng)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研發(fā),另一個就是試制。因為這兩方面的投入,往往決定著最終創(chuàng)新能否成功實現,產品能否面世。一個未知的因素是,如果作品最終不能成功,則意味著前期的投入都將付諸東流。實際上,這也是馬剛所說的,“近年來很少看到優(yōu)秀的現代瓷器”的原因。

  如果沒有對航天事業(yè)的熱愛和對航天文化的執(zhí)著,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怎會一如既往助力航天,以傳播航天文化為己任?如果不是對航天事業(yè)的的熱愛,馬剛的設計團隊,怎能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修改設計方案?

  對于中國天宮瓶的成功研發(fā),馬剛將原因歸結于國家經濟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們國家經濟發(fā)展,社會安定,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這個階段,往往容易做一些大事情。”而對于專家和社會各界對中國天宮瓶價值的肯定,馬剛則坦言,這是源于各個團隊在做這個事情時,“不急功近利,而是考慮不僅能使很多中國人喜愛稱贊,而且也能讓世界為之矚目,使其廣為流傳。只有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才能傳世,我對此充滿信心。”

  中國天宮瓶的問世,亦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簡一平表示,最近笑傲天宮文化藝術中心收到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和電子郵件。其中有博物館、藝術中心、地方政府部門和軍隊、企事業(yè)單位等紛紛表示為“中國天宮瓶”所吸引,要求能夠在自己的場館展示“中國天宮瓶”;還有電視臺、高端購物商場、大型購物網站希望參與銷售;也有很多個人要求收藏。

  很少有一件藝術作品剛剛問世就能獲得這么多受眾和機構的青睞,這體現了中國天宮瓶巨大的藝術魅力。權威的瓷器專家評審團隊給出了專業(yè)性的鑒定:“中國天宮瓶藝術地再現和刻畫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偉大壯舉。它將國瓷藝術與航天科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以"國瓷載體、藝術搭載"的形式充分詮釋了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銘記著人類征服宇宙與中國科技騰飛的自豪。中國天宮瓶不僅是一篇紀念大事的史志,還是一件凝結著多位藝術家智慧的傳世藝術精品,其現代、國際化的設計視野、獨一無二的造型、全面創(chuàng)新的制作工藝、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水準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區(qū) 更多....
 >> 江西產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