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四五千片殘瓷碎片,這不足為奇。難的是,年逾古稀的吳忠信竟獨辟蹊徑,設計制作了400余件鑲銀瓷片,化殘缺為藝術。他覺得:“殘存的瓷片都不美,只有搞陶瓷研究的人會喜歡它,但是瓷器殘件就整體而言,它是殘件,就殘件上的某個花紋來講,它又是完整的。我就想像攝像機的特寫鏡頭,放大取材,再配以銀線裝飾。管中窺豹,以小見大,這樣,更宜于超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吳忠信喜歡收藏殘瓷碎片,這不足為奇。難的是,年逾古稀的吳老竟獨辟蹊徑,設計制作了400余件鑲銀瓷片,化殘缺為藝術,美妙絕倫。
江西省東北昌河邊的小城,是73歲的吳忠信老人每個星期必定要光顧的城市。吳忠信在一處處被挖掘出來的民窯舊址上,癡迷地拾掇著殘瓷碎片。老人掏錢把這些在他人眼里毫無價值的碎瓷片盡可能地帶回家,日復一日,幾十年來已經收集了四五千片。
這四五千片瓷片標本,左一箱,右一箱遍布吳忠信老人家的桌上、床下、陽臺、書櫥。吳老說,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明,都被外國人發(fā)揚光大,推動了人類的科技進步。唯獨瓷器,時至今日,還能一枝獨秀。
吳老本是九江瓷廠員工,在瓷廠工作了大半輩子,雖然不是陶瓷工藝美術師,但長期浸淫其中自然而生出對瓷器特別的喜愛。
景德鎮(zhèn)是聞名遐邇的瓷都,瓷器在藝術品市場上已被炒到天價,吳忠信卻選擇收藏不名一文的殘瓷碎片,甚至賣掉自己早期所藏的、具有巨大升值潛力的名家作品來支持現(xiàn)在對碎瓷片的收藏愛好,這令許多人百思不解。
對于這個,吳老自有考量。他說,完整器的收藏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非一般人的財力所能承受。他收藏瓷片,不為著投資掙錢,若從考古、研究、賞析角度出發(fā),不論碎瓷還是其他瓷器,其內在的人文與歷史價值并無巨大差別,都共同反映了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人們對藝術的認識與追求。
相較于官窯,吳老更鐘情于表現(xiàn)平民歷史的民窯。“官窯更注重器形,民窯則沒有那么多的講究,我更欣賞民間藝人在表達創(chuàng)作上的個性化和多樣性。” 近幾年,出土的瓷片中,民窯青花瓷片數(shù)量居多,再加上他對青花瓷碎片上的明代畫法情有獨鐘,因而,最終選定的收藏方向為景德鎮(zhèn)明代和清三代的民窯青花瓷片。
“我玩瓷片,主要是從民窯青花的繪畫上去學習和研究。從洪武到崇禎,明代的民窯青花,它的技巧、它的風格、它的流派、它的內容,是景德鎮(zhèn)陶瓷史上空前的個性化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這大群瓷畫家,一人一物、一花一鳥、一山一水、一樹一石,白描也好、工筆也好、寫意也好、潑墨也好,總是在無拘無束,似與不似之間揮灑神來之筆。”
吳老收藏到的瓷片,其上的繪畫圖案基本有五大系列,有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走獸。每個圖案都蘊含著不同的歷史故事或寓意,而他自己玩瓷片幾十年,還有很多瓷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他所不能了解的。他說,收藏瓷片是很費心和費精力的一件事,別人替代不了。每周,他都會穿著最樸素的衣服,從九江到景德鎮(zhèn)的瓷片市場,跟攤販們聊天、交朋友。攤販們去吃面條,他也跟著去吃上一碗面條,攤販們去窯口,他也坐在摩的后面跟著上窯口。
吳老收藏瓷片,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在跟我們展示一只帶“野豬”圖案的瓷片時,回憶起自己曾錯失一只“家豬”的故事,至今還扼腕嘆息。他說,明代 250年是朱家的歷史,為避諱,極少有在瓷片上繪制豬的圖案。吳老為了集齊以12生肖為圖案的瓷片,到處去找豬,而且以家豬為上,但遍尋不可得。一次在小攤上看到一明晚期民窯瓷片,繪著一只家豬,欣喜若狂。后來因為被攤販的一句話惹惱,心氣甚高的吳老竟拂袖而去。等到想吃回頭草的時候,唯一一個家豬已被人買走。吳老至今耿耿于懷,稱其為收藏生涯中最遺憾的故事。家豬至今沒找著,后來拖朋友輾轉了五六個城市,只找到這頭野豬。
吳老從1996年開始玩瓷,兩年后,他竟從中玩出了另一番境界,這是他自己和其他藏友都未嘗料想到的。
1998年,當吳忠信的藏友千里迢迢從江蘇跑到九江看他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吳忠信從錦盒中取出的一件件青花瓷片,面貌已迥然不同。材質還是那些不規(guī)整的明、清殘瓷碎片,經過精心切割打磨,一人一物,一山一石,一鱗一爪,一花一朵,一鳥一蟲,皆剪裁成一幅幅獨立而又完整的瓷畫圖案。不僅如此,每件瓷片還作了鑲銀裝飾,成了一件件無與倫比的藝術品。
吳老不知道自己真有把殘缺變成完美,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他最初萌生這個念頭,只是為了瓷片能更易于被大家接受。“殘存的瓷片都不美,只有搞陶瓷研究的人會喜歡它,但是瓷器殘件就整體而言,它是殘件,就殘件上的某個花紋來講,它又是完整的。我就想像攝像機的特寫鏡頭,放大取材,再配以銀線裝飾。管中窺豹,以小見大,這樣,更宜于超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從最初有這個奇思妙想已10年有余,吳老一邊繼續(xù)收藏碎瓷片,一邊已經以銀裝飾了400多件。大的可以作屏,作擺件;小的可以作掛件,作項鏈、手鏈、耳飾。一件件形狀各異的精美之物擺在面前,令人們目不暇接,正是讀懂了碎瓷的內涵,吳老才決定讓碎瓷重新煥發(fā)生命。這樣做,既是老人玩瓷的必然結果,也是對歷史的另類解讀。吳老說,在他眼里,碎瓷都是生命的造化,教他知識,明其眼力,潤其心田,悟其人生。“玩”得他不知老之已至。
在旁人看來,吳老非但愛“玩”,他對收藏的態(tài)度也近乎執(zhí)拗,“很多了不起的收藏家,家纏萬貫,最后一貧如洗,這是典范。”他說。
“整器收藏不如殘瓷。整器太大帶不走,我臨終前手里必定是要握著瓷片的。”他不避諱死亡,竟饒有興致地說。
Q&A
收藏十問
Q: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么?
A:瓷片。
Q:你記憶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青花釉里紅鯉魚盤。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
A:先有愛好,后才有收藏意識。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獨辟蹊徑,化平凡為神奇。
Q:你的藏品主要通過什么渠道購買?
A:景德鎮(zhèn)瓷片市場。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嗎?
A:4000到5000件。
Q:你覺得自己是收藏家嗎?
A:愛好者。
Q:有一天你能放棄你的藏品或捐出嗎?
A:捐給能保存留傳下來的人。
Q:你覺得收藏帶給你的最大樂趣是什么?
A:養(yǎng)眼、養(yǎng)情、養(yǎng)心。
Q:收藏中遇到過贗品或挫折嗎?
A:上當受騙經常有。所以,有一塊錢眼力就買一塊錢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