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wǎng)興旗下網(wǎng)站: 中華陶瓷網(wǎng)  中國瓷都德化網(wǎng)  德化陶瓷商城  網(wǎng)興網(wǎng)絡
網(wǎng)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古窯>>|
消失在時光煙雨中的古藤州“中和窯”

發(fā)布:2013-4-2 9:20:03  來源: 廣西日報 [字體: ]
圖為“中和窯”出土的精美瓷器
1

圖為“中和窯”出土的精美瓷器
圖為“中和窯”出土的精美瓷器
1

圖為“中和窯”出土的精美瓷器
圖為印花模具。
1

圖為印花模具。
“中和窯”燒瓷用的匣缽,后用以建房。
1

“中和窯”燒瓷用的匣缽,后用以建房。


  從藤縣出發(fā)往北流河邊走,約40分鐘便到兩平方公里范圍內滿是陶瓷匣缽碎片堆積的村莊,這是千年“中和窯”發(fā)掘現(xiàn)場。從其興盛、湮滅到發(fā)現(xiàn)的近千年時間里,這處大規(guī)模的古窯,一直沉睡在漫山遍野的松林里。

  “中和窯”,因其發(fā)掘之地為藤縣中和村而得名。遺址遍地堆疊著成千上萬塊陶器碎片、匣缽(燒制瓷器的模具)。輕輕扒開泥土,都能抽出一塊塊有歷史感的碎陶片,每塊陶片的紋路清晰可辨考古學家們斷斷續(xù)續(xù)近50年的田野調查,到目前為止,對其高超工藝、瓷窯來歷、興亡原因等,仍是初揭“冰山”一角。

  探秘“中和窯”

  3月23日,記者隨藤縣博物館人員走進中和村。這個位于藤縣縣城南面約15公里北流河拐彎處、俗名“老鴉塘”的小村莊,有100多戶人家。踩在通往村里的小巷,低頭一看,是一條瓷器碎片鋪就的街巷!抬頭所見滿是匣缽的農舍墻壁、學校圍墻……一路上,我們小心翼翼,生怕腳步一重,就“驚醒”了這里遍地散落的歷史文物。

  走得越深,我們的好奇心愈重。這么多文物怎么就能漫不經心地存在著,沒有半點珍寶該有的“待遇”?而這一切又與小村渾然一體,仿佛時光仍停留在千年之外。

  隨著藤縣博物館原館長李炎明的描述,“中和窯”脈絡漸清。“中和窯”的發(fā)現(xiàn),來自1963年一場暴雨。當時洪水沖毀了不少民房,也讓近千年瓷窯遺跡初露觸角。”

  考古學家分別于1964年和1975年對窯址進行了兩次試掘,發(fā)現(xiàn)此窯為斜坡式龍窯,最長51.6米,寬3米,遺址范圍長達兩公里,寬有半公里。現(xiàn)在山岡上仍可見20多處由瓷器碎片、匣缽堆積成的“山”,從山腳延展到山頂。

  “中和窯”出土的瓷器相當豐富,各種瓷器標本、印花模具、窯具等近2000件,除了極少數(shù)成品外,基本上都有殘損。出土的瓷器以青釉為主,白釉次之,有碗、盤、杯、壺、罐、燈、枕、腰鼓等,還有匣缽、墊托、模具等。“在試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對窯址燒造年代斷定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就是一件飛鳥花卉印花模具,背面刻有"嘉熙二年戊戌歲春李念龍參造"年款。”李炎明說。在一號窯火膛附近出土的數(shù)枚銅錢以元豐、元祜為多,這也證明了“中和窯”燒造的年代約始于北宋后期,延至宋元之際,盛于南宋時期。

  窯出精美瓷

  在藤縣臨時的博物館,李炎明將包裹嚴實的“中和窯”青白瓷碗、印花模具拿出來時解釋道:“新館正在加緊建設中,許多文物都沒地方展示。”

  青白瓷碗在午后的陽光下發(fā)出一股幽幽的青光,釉勻瑩潤,白中泛青,叩之有金屬之聲。印花模具則花紋繁縟細膩,布局嚴謹。

  “中和窯”瓷器配飾花紋多以纏枝菊、牡丹、海水游魚、孩嬰戲水、流云飛禽等為主。“你仔細看這瓷碗,是不是有幾個孩子在戲水?”李炎明指著碗中圖案說道。

  “有關"中和窯"瓷器的傳說,還有很多,F(xiàn)在流傳到日本的"九龍杯",據(jù)說在盛完水后,杯中九條龍的龍須還會動呢!在炎熱的夏天用"中和窯"生產的缽盛白斬雞到香港,兩三天都不變味!”談起“中和窯”的瓷器,李炎明如數(shù)家珍。

  廣西博物館陶瓷考古專家李鴻慶對“中和窯”瓷器給予高度評價:“中和窯”可與景德鎮(zhèn)窯的影青瓷媲美。他說,過去只知青白瓷是景德鎮(zhèn)宋代燒造的,安徽、福建等地也有宋代瓷窯燒造,但都比不上廣西“中和窯”生產的品種好。

  完好無缺的“中和窯”瓷器極為罕見,國內僅有幾件,廣西博物館也只珍藏有兩件較完整的瓷品。而在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一些皇宮、博物館卻收藏有不少同類藏品。

  《文史春秋》雜志編輯岑沫經過多年考證,認為“中和窯”是以生產外銷瓷器為主的一處民間瓷窯。據(jù)考證,“中和窯”一般窯口可燒兩萬余件瓷器。《宋史·地理志》記載,宋代藤州入戶籍的有6422戶,若每戶以5口計約為32110余口,以平均每人每年約用或損壞瓷器3件,則約需瓷器10萬件。那么一口窯僅燒四五次就足以供全州的需要。由此可見,必有別的銷路,這銷路就是外銷。另外,“中和窯”瓷器出現(xiàn)的摩羯紋印花模和青白釉摩羯印花盞和多為淺喇叭形碗都未曾在國內出現(xiàn)。

  “中和窯”的發(fā)現(xiàn)不僅擴大了我國青白窯窯址的分布范圍,也為研究宋代廣西手工業(yè)和社會經濟,以及與東南亞各國往來提供了有利證據(jù)。“從1990年最后一次探索到現(xiàn)在20多年了,盡管只揭開冰山一角,但因為挖掘后技術保護欠缺以及種種未弄明的原因,至今沒有再發(fā)掘。”李炎明說,“中和窯”歷史謎團愈發(fā)撲朔迷離。

  湮滅仍為謎

  歷史上藤縣處于潯江與支流北流河的交匯處,是古代嶺南水路交通的要沖,是宋代以前中原通往南海、交趾國的必經之路。當?shù)馗挥写赏,林木茂密,原料、燃料可就地取材,加上古代燒制陶瓷技術成熟,造就了當時“中和窯”一派“晝則白煙蔽日,夜則紅光沖天”的繁榮景象。

  然而,曾經如此輝煌的“中和窯”為何迄今為止沒有史書或地方志記載,它又為何湮滅?

  “中和窯”規(guī)模之大,產品之多,瓷器之美,又處在重要官驛藤州城郊不遠,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詩人秦觀等名流政客還曾在藤州逗留,但是在他們著作中均無“中和窯”只言片語。岑沫認為,“中和窯”瓷器是專供宮廷、貴族使用或出口外銷,其制造技術、工藝屬“國家機密”。此外,古時瓷器生產技術、工藝都是口傳手授。

  “中和窯”如何湮滅眾說紛紜:一說窯主為了追求產量而采用迭燒法導致產品質量低下。另一說法是“中和窯”瓷土、燃料大量開采而枯竭。還有一種假想是由于“中和窯”質優(yōu)品美,獲利甚豐,官逼民納重稅導致窯工棄窯不干。

  民間另一傳說則是,南宋時期,北流河洪水大漲,上游漂下不少檀香木,窯工撈起曬干做燃料,燒出的瓷器盛放清水,瓷器里印刻的魚蝦竟會游動。消息傳至州府,州官以為神靈吉瑞,將其進貢皇帝;实巯铝罡G工燒制一套“九龍杯”,九條龍和魚蝦都會游動。窯工們懼怕燒不出會游動的“九龍杯”而被斬首滅族,紛紛封窯逃跑,“中和窯”一夜間人去窯埋,湮滅得無影無蹤。

  為傳承當?shù)氐奶沾晌幕倏h去年將“中和窯”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初步通過了專家評審。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于我們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wǎng)興網(wǎng)絡科技 版權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