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收藏網(wǎng)訊 哥窯古陶瓷,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由于歷來受到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guān)注,因此收藏界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資深古陶瓷鑒藏家周國光先生介紹,由于官窯的珍稀性致使后朝不斷有仿制品。然而,即便是歷朝歷代仿制的哥窯古陶瓷的市場收藏價值也是十分高菲。
根據(jù)周國光先生解釋,明代和清代最喜歡仿制官窯瓷器的小件器物。而這些小物件,幾乎都是當時文人雅士們所青睞的文房用品。在周國光先生的珍藏室內(nèi),有著一件清代時期的哥釉小瓷爐。據(jù)藏友們的交流,都認為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清代年間的作品。由于它小巧玲瓏加之其造型十分精美,故而見到它的藏家們都尤為甚愛。周先生表示,該瓷爐不僅造型精致而且釉面也十分柔潤。“這是一件十分開門的物件,在當時應(yīng)該是文人雅士陳設(shè)在案臺上的供奉之物。”資深古董鑒藏家認為,這是一件典型的文房用品。而根據(jù)周先生從這件器物的造型、釉面及胎質(zhì)等方面推測,這是一件清代年間的作品。它的可愛之處,還在于瓷爐的兩端分別有一個獸首點綴著。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qū)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資深古瓷研究人周國光先生在為藏友們解釋哥窯瓷的特征。關(guān)于宋代的哥窯胎質(zhì)則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huán)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盡管以后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制上皆未能臻此絕藝。哥窯釉質(zhì)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nèi)多有氣泡,如珠隱現(xiàn),故通稱"聚沫攢珠"。(華夏收藏新聞部 文字記者:梁敏生、攝影記者:劉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