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guān)古渡
馬可·波羅紀念館
揚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梅瓶
。ㄒ陨暇鶠檠胍暯貓D)
從大年初一開始,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特別節(jié)目《瓷路》。這部講述中國陶瓷文化在全世界傳播旅程的紀錄片,共分為六集,昨晚播出的《瓷路·異彩》中一些“揚州元素”,令揚州觀眾朋友感到格外親切。
揚州元素再上央視
昨晚8點,紀錄片《瓷路》播出第四集《瓷路·異彩》,主要講述了崇尚武功的蒙古族人將接近四分之一地球面積囊括懷中之后,依托完整的交通體系,這個龐大帝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過程被繪制在精美的白瓷上,最終誕生一種名為元青花的瓷器。
《瓷路·異彩》開始不久,就出現(xiàn)了“揚州港”的鏡頭。生生不息的運河水、東關(guān)古渡、馬可·波羅紀念館等,一一上鏡。
此前,揚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梅瓶就出現(xiàn)在紀錄片《瓷路》片花中,引起了很多人的關(guān)注。在昨晚播出的《瓷路·異彩》中,聞名海內(nèi)外的揚州博物館內(nèi)獨享一個展廳的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果然華麗登場。一個個特寫鏡頭,使觀眾朋友們領(lǐng)略到了它的獨特魅力。
見證“海絲”樞紐城市
從唐代開始,瓷器逐漸成為中國對外輸出的大宗貨物。據(jù)文物專家顧風介紹,上世紀70年代以來,從揚州境內(nèi)的古墓葬、古遺址,尤其是城市遺址中,不斷發(fā)現(xiàn)數(shù)量可觀的完整陶瓷器皿和碎片,它們來自國內(nèi)南北各地的窯場。迄今為止,在中國還沒有發(fā)現(xiàn)哪個城市的遺址出土過像這樣品類豐富、窯口齊全的優(yōu)質(zhì)貿(mào)易陶瓷,即便是古代著名的港口城市廣州、明州(今寧波)、杭州和泉州也不例外。
“例如,我市曾出土過刻有阿拉伯文字的長沙窯瓷水壺,文昌閣一帶出土過大量公元9—10世紀的貿(mào)易陶瓷碎片,這些瓷器與南亞、西亞、東非、北非等地同時期一些著名城市和港口遺址出土的中國外銷陶瓷標本的類別非常近似或完全一致。”顧風說,這足以證明,揚州是當時中國重要的貿(mào)易陶瓷外銷口岸。“南宋時期,泉州后來居上,但從揚州出土的宋元陶瓷標本仍然包括了當時南北主要窯口的產(chǎn)品,數(shù)量巨大,品種齊全,外銷特征明顯。如此豐富的陶瓷器皿批量出土,在全國也是少有的。”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事實,揚州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顧風說。
最近幾年,央視《探索·發(fā)現(xiàn)》等欄目曾聚焦“黑石號”。專家也曾表示,“黑石號”從揚州出發(fā)。當然,“黑石號”古沉船打撈出的瓷器中,最令人驚喜也最珍貴的就是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在這幾天播出的紀錄片《瓷路》中,也多次出現(xiàn)這三件唐青花瓷。它們從唐代流傳至今,也從一個側(cè)面見證了揚州海上經(jīng)濟貿(mào)易的輝煌。 記者 陶敏
【新聞附件】
《瓷路·異彩》解說詞
中國古代瓷器品種繁多,窯口林立,但傳播最廣名氣最大的一類當屬青花。這種白色胎質(zhì)青色圖案的瓷器,樸素而不招搖,卻何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存世極少的元青花,它被公眾廣泛認可的時間,至今不過六十多年。在許多人看來,一個在馬背上橫沖直撞的時代,根本無法傳承宋人的詩情畫意,又怎能創(chuàng)造如此精美易碎的尤物。
(出現(xiàn)揚州港的鏡頭)盛夏的京杭大運河,船舶漫不經(jīng)心地往來穿梭。揚州,盡管不是煙花三月,港口也早已今非昔比,但佇立岸邊的牌坊,卻暗示著這里曾經(jīng)的繁華。公元1275年,繼柏朗嘉賓之后,另一位意大利人來到中國,一呆就是17年,甚至還在揚州為官三年,他就是馬可·波羅。
當時的中國一派風花雪月,元曲之聲隨風飄蕩。二十多年后,一部《馬可·波羅游記》,風靡于西方各國的大街小巷。一個神話般的中國,令人心存向往。
大汗用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了一座宮殿,宮殿所有房間都鍍了金,裝飾得富麗堂皇;他的酒杯、酒瓶等物品,有些是由漂亮的鍍金金屬制成的。大汗的金屬器具如此之多,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令人奇怪的是,游記中對元朝官廷使用瓷器的情況卻毫無記載。有人甚至懷疑,馬可·波羅是否真的來過中國。不過,曾經(jīng)擔任元朝吏部尚書的蘇天爵也說過,元太祖使用的酒器,是槽口鍍金的金屬制品。難道瓷器在元朝,真的并不流行……
不過,在今天的日本大阪陶瓷美術(shù)館,有一件日式木盒中,神秘地珍藏著一件國寶級文物—來自中國龍泉窯的玉壺春瓶。最為奇特的是,它并非宋代制造,而恰恰產(chǎn)自金戈鐵馬的元代。也許和人們想象的不同,蒙元時代,并沒有對所有瓷器趕盡殺絕……
七百年前,青花時代終于來臨。這件揚州博物館館藏的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全世界僅存三件。它通體藍釉精美絕倫,內(nèi)嵌青白釉巨龍戲珠,在百轉(zhuǎn)千回中幻化升騰。藍,不僅是一種釉彩,更是一種信仰,它的傳播速度,即使風馳電掣的成吉思汗,也望塵莫及……
記者 陶敏 整理
作者: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