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訓成陶瓷藝術
我很想找一首詩來形容,思索良久,卻只能用幾個字來附庸風雅。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漢字,“悟”、“道”肯定是其中之一。悟是一種可以上升為藝術的感覺,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直覺,是不為片面分析的條理所蔽,而能入精微而致廣大,統(tǒng)觀全局,然后豁然開朗的體會。“悟”是天成的,因為天成所以樸實,因為樸實,所以美好。藝術家的作品傳達出的是藝術家在自身已有的文化修為的基礎上對生活的感知和思索后頓悟。彌漫于陳訓成的作品中,最直觀的,是他源自生活,感于內心的“悟”,更深層次的,是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悟”。以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為基點,以豐富的閱歷為筆墨,陳訓成的作品渾厚大氣,不論是整體的布局還是意境的營造,都透著濃濃的書卷氣和文人氣。
“道”,成為之時,看似是那么多的高深與不可窺探,它形成的過程卻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是貫穿于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的,甚至每個人都會有他的“道”,只是凌亂的散著的?鬃诱f,“道不遠人。人以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道”不能須臾離開人生,可離開人生的,便不是“道”。在陳訓成看來,“道”是一種隨性的、灑脫的生活方式,可以奮闖江湖,可以閉門謝客,思悟過往,修心養(yǎng)性。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則是無處不在的大開大合的氣勢,于狂放不羈中可見嚴謹,于色彩流轉中可見平淡,其花鳥作品,畫中俊鳥有埋首小憩,抑或回首凝望,大都寥寥數(shù)筆,看似簡單隨意的用筆中包含著他無拘無束的性靈,清雅雋永之意從筆墨中暈開,蔓延至整個畫面。陳訓成的書法亦是如此,大道至簡,用筆古拙,質樸之中又見意蘊。
陶瓷之美,與中國文人一貫追尋的意境是相通的,即為簡淡的、空靈的美。它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歲月安好的沉靜, 一種“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安然,是能讓人舍棄一些雜念,空出小片角落去悟的享受。陳訓成說,他所理解的人生,就是要在適當?shù)臅r候懂得做減法,讓自己處于“空”的境地,然后方能重新審視,在迷茫的時候重新拾回自己的天性。眼睛也要多一些“空”的時候,才能不被眼前充斥的浮華所誘惑,手上也要經常保持“空”的狀態(tài),才能在每一個階段抓取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很多人往往就是因為裝的太滿,看不清自己的天性,甚至沒有時間回頭看看自己的過往,也就看不見前面的路。他覺得,不要急躁,也不要去羨慕別人,別人的成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他自己的生命的軌跡和事業(yè)的軌跡,找到一種契合。作為藝術家,陳訓成的經歷不可不謂曲折,然而如今身處于景德鎮(zhèn)東郊僻靜的三蕾化工廠內,陳訓成卻顯得比任何時候都要舒適自由。
心里“空”的話,才能在取舍之間游刃有余,才能兼收并蓄,為我所用,一步一步的升華自己的藝術境界。蘇東坡有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心“空”的時候,容納著萬境,而萬境,都是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靈的。
藝術作品很難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定好與壞,藝術也從來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大體的標準還是有,我想,這個大體的標準至少應該包含兩點,其一,必須有個人世界觀的含量。作品應該是創(chuàng)作者本人價值取向、生命狀態(tài)、審美感知和對生活態(tài)度的宣泄,是創(chuàng)作者情感的外化。其二,必須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好的藝術作品不能背離了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脈絡。從這個大體的標準而言,陳訓成的作品,無疑是非常好的作品。
陳訓成,1968年生于廣東海豐,1994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F(xiàn)為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陶瓷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策劃委員會委員、廣東白云學院客座教授、汕尾市政協(xié)委員。2006年入選廣東美術50周年“國際海報邀請展”,2008年作品《秋思》、《冬跡》入選廣東第五屆中國畫大展,2011年《秋意》榮獲中國收藏2011年十大藝術陶瓷品提名,2012年作品《道法自然》榮獲中國收藏2012年十大藝術陶瓷名品金獎,2012年作品《境由心造》榮獲第十五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實力派評比類金獎,作品《山水方滋》獲第十五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競賽類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