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的家中滿是陶瓷雕塑
陶瓷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吃飯的碗、喝湯的勺都能看到陶瓷的身影。市民家中收藏著幾件陶瓷擺件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墒,住在地礦局宿舍的王凱家中,光動物陶瓷雕塑就有500多個,更難得的是,他家中所有陶瓷擺件的制作全出自他一人之手。
大二就創(chuàng)作作品《海風》參加國際性陶瓷比賽
為燒出更正宗唐三彩 借住陶廠廁所改出的隔間
今年57歲的王凱,身體硬朗。走進他家,就仿佛走進了陶瓷博物館,兩個高約3米的架子上,陶瓷擺件擺得滿滿當當。記者了解到,王凱家里光動物陶瓷雕塑就有500多個,只要有人和他談起陶瓷,他便有一肚子的話要講。“真沒想到,我的人生就這么和陶瓷分不開了。”王凱笑著告訴記者,20歲出頭時,他根本不知道陶瓷是怎么做的,倒是礦石分布、探測儀器的知識有一大堆,“我最初是在地礦局當工人,主要任務就是去婺源找礦。”
那時,高考剛剛恢復,還在找礦的王凱便開始全面復習,此時,一群來自中央美院的學生正好在婺源寫生。索性,王凱也因地制宜在婺源畫起了風景畫,“因為我的素描、色彩基本功復習到位,我順利地被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錄取了。”
深知讀大學的機會來之不易的王凱,進了大學后利用自己對陶瓷的悟性,開始了屬于自己的陶瓷雕塑創(chuàng)作。
“我讀大二的時候,江西辦了第一屆國際性的陶瓷比賽,學校動員了除一年級新生外所有老師和同學創(chuàng)作作品參展,我就以改革開放為切入點,制作了處女作《海風》。”王凱告訴記者,從南昌參展回來,這批作品又在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進行展出,此時景德鎮(zhèn)文藝記者來找素材,把王凱的《海風》拍了進去,“后來我才知道,1981年4月的雜志上刊登了我的作品,而且還是和老師周國楨在同一版面。”
因為大二這次參展的鼓勵,王凱對陶瓷雕塑信心大增,越來越熱衷于創(chuàng)作。
畢業(yè)后,王凱到了群藝館工作,最后被江西理工大學聘用當老師,教的卻不是心心念念的陶瓷,而是建筑專業(yè)。雖然沒有從事與陶瓷相關(guān)的教育工作,但是王凱對陶瓷的熱愛有增無減,利用每年暑假的兩到三個月時間,只身前往有名的陶瓷廠,制作自己心中的陶瓷。
“我進學校教書后,每年都要出去做陶瓷,感覺陶瓷就是我的生命一般。”為了燒出更正宗的唐三彩,王凱去洛陽美陶廠借宿,住的是廁所改出的隔間。為了燒出吉州窯,王凱特意打制手提箱,用棉花包好作品坐火車去吉安燒制。幾年下來,禹縣(今河南禹州市)、龍泉縣(今浙江龍泉市)等只要有特殊窯廠的地方,都有了王凱的身影。
每年假期最多只有三個月的時間,遠遠不能滿足王凱燒制陶瓷的需要,而且,陶瓷并非做好泥坯就大功告成,關(guān)鍵在燒制,“有一年我去洛陽,燒了60個陶瓷,結(jié)果只有20個顏色是正常的,那時候特別心痛。”
“王老師是個非常純粹的人,喜歡一件事情就全身心投入,你看他做陶瓷就知道了,所有的積蓄都搭進去了。”對于王凱對陶瓷的執(zhí)著,王凱的學生馮紅云如是說道。
“我也沒什么愛好,在做陶瓷中我獲得了快樂,花點錢算不了什么。”王凱笑著說,上世紀80年代,每一年他光做陶瓷就要花費上萬元,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一筆巨款。如今,沒買房也沒買車的王凱,用陶瓷慰藉了自己沉醉于藝術(shù)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