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2014大英博物館--新瓷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特展”中英陶瓷文化交流團凱旋歸國。本次活動由著名文化使者、陶瓷鑒定專家陳海波策劃主導,在12天內(nèi),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唱響英倫。
接機現(xiàn)場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大英博物館以特展形式的亮相,展覽期間,來自中國當代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陶瓷藝術作品在倫敦引發(fā)強烈關注,并得到了包括英方博物館系統(tǒng)、策展人、評論員、和眾多媒體的一致好評。
這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文化大事件,是中國當代藝術對外文化交流史上一次了不起的跨越和成就。
大英博物館合影
策展人:(左4)陳海波
藝術家:(左1-3,5-9依次)朱者赤、王緒遠、朱建安、周國楨、呂品昌、趙強、陸云華、王芝文
事實上,中國當代文化的對外交流充滿艱巨的挑戰(zhàn)。在信息封閉的社會,諸如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其本身的意義在于通過不畏征程的艱辛,將陌生文化展現(xiàn)給世界舞臺,神秘的東方社會因此獲得關注。而在當代全球化、科技交通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意義早已不止于長途跋涉的距離效應,其目的是需要突破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固定思維和有限認知,有效的將中國當代文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成就說清楚,帶領中國當代文化真正進入國際社會的視野中去。
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推動第一線的陳海波敏銳的覺察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因此近兩年他屢屢策劃以當代藝術陶瓷為主題的對外交流活動,從2012年紐約的“新瓷景德鎮(zhèn)百年瓷器特展”,到2013年“午夜的陽光中國藝術家北極探索之旅”的成功舉辦,為他帶來信心與思考,“陶瓷歷來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載體,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館都收藏著精美的中國古代瓷器,但是,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家國際頂級博物館開始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的研究和收藏。我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陳海波說道。“我想能夠在大英博物館展出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是很多人的夢想,不僅是藝術家,對我們這些策展人來說也是,所以能夠有這次機會,我們從心里感到激動和自豪,但我想,這依然是一個開始。這次活動對我來說感觸很大,效果也十分好,其實在大英博物館的現(xiàn)場,不少觀眾都提出了想購買和收藏這些展品,當然我也都婉言拒絕,這一次我們還是希望從交流的角度向大家作展示,但我確信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與國際社會接軌,比如英國的邦瀚斯、佳士得拍賣行都已經(jīng)表達過他們對這個板塊的期望。對此,我還是十分有信心的。”
事實上,中國當代瓷走進大英博物館并非想象中簡單,其前后經(jīng)過了近一年與大英博物館的協(xié)調(diào)和商討,據(jù)悉僅僅是在作品的挑選上就極為嚴格。陳海波指出,“陶瓷是中國文化的名片,一方面它奠定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但另一方面,其強勢效應也一定程度阻礙了外界對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的再認識。對我們來說存在不小的挑戰(zhàn),我相信這些經(jīng)歷不僅帶給我們激勵,更有助于我們思考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我們能做些什么,現(xiàn)在國家對這一塊相當?shù)闹匾,我希望我們也能為此盡一份力。”
在大英博物館的這次經(jīng)歷顯然還回蕩在每個人的心中,接機現(xiàn)場的大家仍然情緒高漲,80多歲的陶藝泰斗周國楨忍不住激動,“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是時候走出國門,走向國際了。”在拉起的橫幅后,我們見到一張張興奮的臉龐。這些投身藝術創(chuàng)作、投身藝術文化推廣的人們充滿能量,他們創(chuàng)造著歷史、革新著時代,他們奮力編織著夢想,全新全意的投身其中,為中國當代藝術崛起做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接機現(xiàn)場
歸國后,策展人文化使者陳海波第一時間接受了上海電視臺上視新聞夜線的采訪,據(jù)悉,本次活動還將有不少后續(xù)活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