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以街揚名,街憑鎮(zhèn)相傳。賒店古鎮(zhèn),東依潘河,西臨趙河,踞“二龍戲珠”寶地,素有“宛東明珠”的美譽。明、清時期,這里商賈云集,貿(mào)易繁盛,成為“地頻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豫南巨鎮(zhèn)”和“水旱碼頭”,號稱“九省通衢”。與周口鎮(zhèn)、道口鎮(zhèn)、朱仙鎮(zhèn)齊名,享有“天下第一店”美譽。民間也有“金漢口,銀賒店”、“天下店,數(shù)賒店”的傳誦。
鎮(zhèn)內(nèi)有一座金碧輝煌,重檐疊翠的山陜會館,自會館向南,有一條長約300米,古香古色的街道,形成于清順治及康熙初年,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當?shù)厝朔Q“明清商業(yè)一條街”。當年,以經(jīng)銷瓷器為主,又叫瓷器街。此街以中心街口為界,分為南、北瓷器街。瓷器街歷經(jīng)滄桑,命途多舛。如今,街道路面青石鋪就,兩旁的店鋪,青磚灰瓦,重檐走脊。大戶門樓畫梁雕柱,富麗堂皇,一進多級的穿堂閣樓,布局巧妙、精致、典雅,別具一格。走進其中,不難想象昔日的繁華勝景。
據(jù)歷史記載:在清康熙年間,瓷器街占據(jù)“水旱碼頭”的有利條件,四方瓷器云集,互通有無。鼎盛時,有60多家瓷器店鋪,廣集華夏定、鈞、耀州、磁州、龍泉、景德鎮(zhèn)六大窯系產(chǎn)品。從生活用品碗、盆、盤、碟到宮殿富宅廳堂的古玩擺設樣樣俱全。整個街道瓷山瓷海,琳瑯滿目,恍如仙境。從早到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客來客往,絡繹不絕,可稱之謂其時中華有名的“瓷都”之一。
而在北瓷器街口西50米,有一個約1000平方米的瓷器坑。想當年,商家深諳“瓷器一破,不值半個,瓷口起毛,不值分毫”的行規(guī),又很講究誠信,把不合格或殘損的瓷器扔進該坑,集年累月,形成了瓷器坑。歲月流轉(zhuǎn)到2006年,當?shù)卣〞^廣場,對瓷器坑進行了發(fā)掘,出土的多為明、清時期的盤、碗、罐等青花瓷器碎片。近幾年,當?shù)卣儚U為寶,建立了“瓷器博物館”,以此見證,賒店鎮(zhèn)作為“清代全國中華瓷器交易勝地”。
倘佯在曾經(jīng)刮過明時風、下過清時雨的街道,仿佛能夠傾聽到來自300多年前,“車麟麟,馬蕭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買賣瓷器吆喝聲的回音,使人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瓷器街經(jīng)歷300多年的歷史變遷,仍然保持著其原有的建筑風貌和歷史痕跡,猶如一座歷史豐碑昂然屹立,疊印出賒店變遷的縮影。談及古鎮(zhèn)、古街的衰落,古鎮(zhèn)人憶舊傷感,多歸咎于“水旱碼頭”的消失。
古鎮(zhèn)因水而沉浮,街因古鎮(zhèn)而興衰,瓷器店鋪也隨瓷器街的興衰而存亡。幾百年來,這鎮(zhèn)、這街不知演繹出多少興衰故事。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重要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輝煌勝景也已成為過去,眼下要做的是如何保護好、利用好先輩留傳下的文化遺產(chǎn),讓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近幾年,當?shù)卣浞滞诰驓v史文化積淀,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搞好特色旅游,尤其是依托瓷器街,建立“瓷器博物館”,不失為明智之舉。
漫步古意濃濃的瓷器街頭,不經(jīng)意,歌手周杰倫深情詠唱《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zhuǎn)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不時從街旁店鋪里飄出。再望一眼這條厚重、樸拙、滄桑的街道,內(nèi)心深處留下的是繾綣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