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貴族”--南宋汝瓷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xiāng),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fā)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鄉(xiāng)汝州汝瓷一廠專家們第一批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汝瓷廠專家試燒成功并得到陶瓷專家的鑒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
比工藝創(chuàng)新更震撼世界的是汝窯釉色,它比中國陶瓷史上曾有過的夢想在北宋晚期如愿如償。關于天青釉,相傳為五代周世宗柴榮所創(chuàng),“當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景德鎮(zhèn)陶錄·卷七》引《唐氏肆考》),這便是迷人的柴窯。明宣宗酷愛其貌,于《宣德鼎彝記》將宮內“柴窯”列為名窯之首(柴、汝、官、哥、定)。清代重要專著《南窯筆記》還把柴窯特征歸為四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該“四如”屢屢見諸陶瓷專著。只是到了20世紀中葉,因缺乏相應實物與理論支持,致陶瓷學界對明清的記載存疑,認為古人可能將五代秘色瓷或景德鎮(zhèn)窯影青瓷,誤當傳說中的柴窯。近年,又有學者提出“柴窯就是五代耀州窯瓷器中的精品。”之說,核心也是釉色。總之,釉色天青,非同小可,此乃商、周原始青瓷至宋代諸多青瓷系列長期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然而,汝窯大獲成功,并以傳世70件器物及新近面世的無數(shù)天青釉瓷片,證明了自己的業(yè)績。
汝釉的創(chuàng)新,得益于“內有瑪瑙為釉”,得益于清涼寺村附近2公里處有一座瑪瑙礦。據(jù)現(xiàn)代化學“分析得知,瑪瑙的主要成份與一般石英砂并無區(qū)別,為二氧化硅,但瑪瑙往往含有鐵等著色原素,對釉的顏色有一定的作用”。
汝窯的釉層大致在0.03-0.07厘米左右,雖較秘色瓷的釉層厚出將近一倍,卻比宋官窯、龍泉窯的0.1-0.3厘米釉層要薄了許多。盡管釉層較薄,但釉面質感致密、平靜,有深不可測之貌,以至千年以來讓人一直欲看不透。
汝窯青瓷的釉層極為均勻,規(guī)整得幾乎一絲不茍,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轉彎拐角處,釉層都能保持厚薄一致。這一現(xiàn)象,除秘色瓷因追求釉薄可與胎體交融產生類冰類玉效果而不可同日而語外,與其它青釉系列比照,汝釉可謂達到盡善盡美境地。例如,官、哥的紫口,系口端釉層歷高溫,釉汁下行減薄,導致露出胎色;官、哥、龍泉器體下部或圈足墻面,常有下行漸囤厚釉一環(huán);器身拐彎折角處或凸出部位,時有囤釉或積釉掛淌。這些現(xiàn)象,傳世汝窯器物上幾乎全無。
汝窯是宋代五大官窯之首,每年都是在以幾倍的價值在暴漲,隨著宋代五大官窯的回暖,瓷器的行情是越來越火熱。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方法一:請點擊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發(fā)送給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們的資訊,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賬號并關注我們---------古董文物鑒定、拍賣、交易、征集(香港、大陸歐美等全球拍賣)金牌藝術品經紀人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郵箱:2833932996@qq.com本站微信公眾平臺歡迎您的關注
傳承中華文化,開發(fā)歷史價值微信訂閱號:wxgzh0501名稱:馬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