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認識元青花的同時,對于青花的起源之謎開始尋根求源。但由于宋青花的窯址也是一個謎,傳世和出土的標本少之又少,包括文博專家們也是一頭霧水,一個元青花還沒搞明白,又冒出來什么唐青花、宋青花之說。
有人收藏了一件青花香爐和一件青花瓷盤,尺寸暫時保密為了防止造假者仿制。通過研究認為這兩件青花瓷應該符合宋代瓷器的特征。理由是青花盤和香爐的胎質屬于北方窯口的粗瓷土香灰胎,含鐵量較高,大膽設想這兩件宋青花的窯址跑不出河南境內的民窯之中,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佐證。這兩件青花呈色青翠泛紫,有進口鈷料含鐵量高,且暈散的釉下成熟的青花特征。根據(jù)施釉工藝和修胎工藝分析,再加上用80倍放大鏡觀察沒發(fā)現(xiàn)有氣泡,青花深入胎骨。從器型和燒造方法也符合宋代制瓷工藝,尤其是青花瓷盤中的支燒釘更是北方窯口燒制瓷盤的疊燒工藝特征,此工藝由于破壞釉面不美觀,在宋代后期已經(jīng)不用。喜歡收藏高古瓷的藏友應該對于這種支燒工藝不陌生,因為有些北方窯口的青瓷盤中多有這種支燒留下的支釘痕跡?傊,我認為這兩件青花瓷是宋青花,這是研究青花瓷與各個朝代的青花瓷作比較得出的結果,信不信由你。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把藏品公布于眾,與喜歡青花瓷的朋友交流----關于青花瓷的起源問題。同時也想拋磚引玉,引出藏友手中自認為是宋青花的瓷器,達到共同學習求證青花瓷的起源、延續(xù)、發(fā)展過程。
元青花瓷少、唐青花瓷更少、宋青花瓷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應該還是國內的藏界人士對于青花瓷的認識不足有關。從青花瓷的鼎盛時期明清開始,這種釉下彩瓷已經(jīng)占據(jù)了瓷器品種的半壁江山,越來越多的文人雅士從青花的呈色與國畫的用墨五色中體會到青花瓷的藝術精髓,使這種冷色基調的顏色逐步得到多數(shù)人的喜歡,從而青花瓷開始登上大雅之堂,這一點明代永樂和宣德皇帝功不可沒。明清時期的青花瓷淹沒了自商周以來的青瓷地位,再加上社會文化的不斷融合與創(chuàng)新,彩瓷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化載體,打破了只有少數(shù)文人墨客孤傲的欣賞水準。這一點通過瓷器的發(fā)展史可見到一斑,宣德青花五彩的出現(xiàn),使這種艷俗文化開始星火燎原。成化斗彩的創(chuàng)燒由于的皇帝喜愛,引起皇家和官宦人家的追捧。萬歷五彩瓷的地位的提高已經(jīng)使過去的單色釉青瓷復古希望破滅,再經(jīng)過清三代康雍乾對彩瓷的喜愛,其中又對五彩、粉彩、琺瑯彩、素三彩等,一次又一次的藝術創(chuàng)新,使單色釉瓷器只能漸漸地被文人雅士所淡忘。然而,雍正和乾隆皇帝偶爾有懷舊思想的瞬間體現(xiàn),為了證明自己是孔老夫子的弟子,不失文人雅士的象征,仿一些宋代五大名窯作為擺設,寫幾首贊美單色釉瓷器的詩句裝裝門面,已經(jīng)使那些文人雅士和達官貴人受寵若驚!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鑒瓷標準,使青花瓷和粉彩瓷器等已經(jīng)在收藏界達到共識。元瓷的粗獷標準已經(jīng)不符合民國之前人們的審美觀點。于是乎,青花瓷的創(chuàng)燒與延續(xù)經(jīng)過,也被排除包括元之前的宋唐之列。時過境遷人們已經(jīng)淡忘這段歷史的存在,只知道青花瓷起源于明代。直到元青花的出現(xiàn)才平反了收藏界無知引起的冤案;唐青花的發(fā)現(xiàn)推翻了元青花的鼻祖之說;宋青花的零星佐證更加明確了青花瓷的創(chuàng)燒、延續(xù)和發(fā)展過程,改寫了瓷器發(fā)展史上的未知。目前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有誰證明青花瓷的起源之說,因為不管你認可與不認可,它的存在已經(jīng)有了考古佐證,F(xiàn)在的主要任務與目的是從存世民間的青花瓷中去分離唐、宋、元青花瓷的真?zhèn),也就是驗明正身?/p>
近年來,清三代瓷器成為藝術品市場上最熱門、最受追捧的對象,常常出現(xiàn)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價屢創(chuàng)新高。有統(tǒng)計稱,自1975年來,瓷器拍賣價格逐年攀升,僅15年時間便已高達9倍。
清三代瓷器之所以受到市場熱捧,主要由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瓷器燒制技術已臻成熟,在技藝上無可挑剔,而且這三朝帝王對瓷器的熱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心制作,燒制出來的瓷器精美別致,為前代不可比擬。
中國制瓷業(yè)經(jīng)過漫長發(fā)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達到歷史頂點,無論是斗彩、五彩、素三彩,還是琺瑯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質量和數(shù)量都為前代不可比擬,當時的官窯瓷器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梢院敛豢鋸埖刂v,清三代是中國瓷器的黃金時代。
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在北京匡時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萬元落槌;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格再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3億;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又以1.1億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