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都想出來曬太陽了嗎》追蹤◎
記者鄒鵬飛文王飛波圖昨日,本報報道了何坊西路與京山老街交叉路口附近工地出現(xiàn)一座漢代古墓的事情后,引起了廣泛關注。昨日,記者趕到事發(fā)工地看到,南昌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正式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并驚喜地在古墓附近發(fā)掘出了宋代瓷器,專家分析,古墓主人比較富有。
古墓附近連續(xù)出土兩件瓷器
昨日上午,記者趕到古墓所在工地時,南昌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已經(jīng)抵達,幾名工人手持鐵鍬和鋤頭正在對古墓上方的泥土進行挖掘。
據(jù)南昌市博物館的專家介紹,根據(jù)古墓周圍泥土層顏色的不同,他們首先會挖出古墓外層的主要輪廓,之后會把古墓的回填土清理干凈,等整個古墓的形狀確定后,再對墓穴的內(nèi)部進行挖掘,“如果天氣情況良好,整個工期大約需要半個月,到時候就知道里面有什么文物了。”
“快來看,好像挖到了古董!”工人們在古墓上方挖掘沒多久,突然傳出一陣喧嘩聲,原來工人從土里挖掘出了一堆瓷器殘片。記者看到,在一堆黃色泥土中有幾只白色的瓷盤疊放在一起,最外側的瓷盤破損嚴重,裂成了幾塊。由于年代久遠,裸露在最外側的瓷盤表面已經(jīng)看不清紋路和圖畫。博物館的專家查看了瓷盤,分析瓷盤可能屬于北宋,并不是正在挖掘的古墓的隨葬品。
發(fā)掘出瓷盤的驚喜沒過多久,又有工人在泥土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紅褐色的瓷器和少部分瓷器的殘片。記者看到,這次出土的瓷器高約20厘米,口沿的一半破損,瓶身部分保存比較完好。由于瓷器內(nèi)部有許多泥土,外表只有少部分裸露,很難看清表面花紋。博物館的專家稱,出土的瓷器可能還是屬于北宋,旁邊殘片是瓷器的口沿部分,瓷器存在修復的可能,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不過,瓷器文物出土后,為了防止瓷器表面的釉脫落,不能立即對瓷器進行清洗,只有帶回博物館等泥土風干后進行修復,才能看清瓷器表面的圖像和花紋。
專家:墓主非富即貴
專家表示,盡管在古墓附近發(fā)現(xiàn)了兩件文物,不過從文物出土的位置分析,這兩件文物基本上都不是古墓的隨葬品。
“這座古墓是我這幾年挖的最大的漢代古墓,至少在當時屬于中型墓葬。”現(xiàn)場一名考古專家說,目前裸露出來的部分是墓室的頂部,青磚上刻有銅錢紋,有工人曾拿了一根2米約長的鋼筋插入墓穴的淤泥內(nèi),都沒有探到墓底,可見該座穴的深度。
“一般的漢代古墓寬度在1.6米到1.8米之間,可這座古墓的寬度基本上達到了3米,外部的輪廓約4米寬,前室和后室連在一起的長度可能達到了10米,墓室內(nèi)完全可以容得下一個成年人站立。”考古專家分析,根據(jù)墓室的規(guī)模,墓主人在漢代很可能非富即貴,至少是一名地主。
考古專家說,前些年曾在該古墓附近挖出過幾個古墓,出土古墓附近很可能存在一個古墓群,不過這個猜測需要等工地完全挖掘之后,才會見分曉。